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代课教师与病危教授,一声叹息之余
www.fjnet.cn?2009-11-19 09:42? 钱塘人?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劳动合同法不是刑法——后者法不容情不能调和,而前者的法理与情理完全可以也应该在特殊情形下作出调和。若以执行刑法的思维来执行劳动合同法,难免让人寒心。

甘肃省兰州市清退最后1240名代课教师的事,引起了《人民日报》关注。

本周二,该报刊发《这一次离开,可能就是永远》的长篇记者调查,记录了近期已被清退的部分代课教师的可叹与可悲。为此,还专门配发《刚性政策,更要有情操作》的评论,提醒兰州有关部门能否有情操作“考验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张永明做了19年代课教师,被清退前月工资200元出头,兰州市“清代”每年教龄补偿1000元,政府“买断”张永明教龄只花区区19000元。“年龄大了,除了教书啥也不会,打工都无人要,这后半辈子咋过呀”——张永明黯然神伤叹息连连。

教育部2001年首次提出辞退不具备老师任职资格的代课教师,到2006年进一步提出逐步清退所有代课教师,兰州的“最后清退”正是依据此项刚性政策。可兰州之所以成为“典型”,我想原因不外乎有二:

其一,师资短缺年代,代课教师对普及义务教育作过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尤其在中西部贫困地区,代课教师报酬微薄,却年复一年教书育人,该特殊群体对提升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功不可没。时过境迁,各地岂可把他们当成包袱甩。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性的国企“关停并转卖”甩历史包袱,其社会影响及后遗症至今未能完全消解,同样的教训非得在代课教师身上重来一次?其二,兰州“个案”的背后,很可能在贫困地区带有普遍性。权威中央媒体的报道历来讲究“剖析个别隐喻一般”,显然要对整个贫困地区的“清代”提个醒。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