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别让英雄之名成不可承受之重
www.fjnet.cn?2009-10-30 07:51? 李妍?来源:西安晚报    我来说两句

相关评论:对大学生救人不仅仅需要感动
????????????不救活人捞死人缺德带冒烟

在长江边搭建人梯救落水儿童,其中三人却不幸遇难的一群湖北大学生,近日感动了整个中国。年轻英雄们的背后,是人们对“90后”道德转身的欣慰,是对英雄群体救人行为的感触,更有对年轻生命逝去的概叹。

人们不再在宏大的英雄主义叙事下,一味地感动于英雄的行为与逝去,而是作为更理性的人,审视着英雄作为个体价值的生命存在,反思着生命逝去之重。只是,仅仅从大学生自我角度审视似乎忽视了这些年轻人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在危难之中寻得他人与自我的两全;是否正是因为周边可借助之力的缺失,才导致了这场英雄逝去的悲剧?

在三名遇难大学生被追授荣誉称号,荆州数万市民送行的同时,救人现场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当三名大学生救人落水后,岸边同学曾跪求距离落水处不到5米的渔船救人,船主却说,活人不救,只捞尸体,白天每人1万2千元,晚上1万8千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

一边是为救他人即使不会游泳也要相助;一边是为一己私利即使深谙水性却只顾金钱,5米的距离,相隔的却是如此迥异的人性道德。生命本不该逝去,人们痛惜,更对如此的救人真相感到愤怒与震惊。“如果那艘渔船施救,没有人会死亡”,这是救人者对船主的控诉,也诉说着这场事件的悲剧——救人者除了年轻的大学生与年老的冬泳者,近在咫尺的船主只是一个看客,甚至后来的消防队员与水上派出所警员都只能对这样的落水表示爱莫能助。

“活人不救,只捞死人”,这是靠打捞尸体牟利的船主的逻辑。“救人不是义务,他坚持不救,政府也没办法。我们主要职责还是巡逻治安。”这是离事发地不远的水上派出所的说辞。在这场救人与被救的事件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学生与冬泳老者的孤单身影,而常驻水边的船夫与肩负着民众安全之责的相关部门,却在此中缺失了。

在很多人看来,见死不救的船主在此中负有最恶劣的道德责任。只是,反观现实,“现在救人能捞一句谢谢就不错了,而且落水的大多是少年,救出后都不敢给家长说,哪还敢向家人要钱”,也因此,选择见死不救,似乎也是作为一个牟利经济人趋利避害的选择。也许,正是有了这种以金钱为利、不知感恩的现实,才造就了对生命如此冷漠的船主。

也正因如此,大学生落水地的宝塔湾,实际是当地人众所周知的“美丽杀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以打捞尸体为专职的打捞队,他们拒绝救人。尽管这个地段的险恶连当地宣传部门都掌握有相应的死亡数据,但当地管理部门应尽的安全保卫之责却在这个地段缺失了:除了树立了一个警示牌外,该片区维护水上治安的水上派出所因为人员年龄等问题,其主要职责只是“巡逻治安”,而无法进行水上搜救。而真正对落水者予以援助的,只是当地冬泳队的一些老人。

这,不仅映照着船主的冷漠,更映照出当地部门在危险地段安全保卫上的缺位。当人们从各种角度思考、审视这样一场悲剧时,是否也应想到,我们有没有在平日就对生命有足够的尊重,从而在一些本可避免危险的地方设置生命的防护线,从而在危急时刻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而不是让英雄之名成为那些逝去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