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专题> 品牌部> 青年新闻人 重走长征路> 采访札记 > 正文

清流:红色土地上的驻村书记 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2016-09-08 09:35:14?肖晓敏 王泽方 苏晓春?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项   我来说两句

桂花生态科技园

东南网三明9月7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实习生 王泽方 苏晓春)清流县林畲乡石下村是闽西革命老区村,136户人口,600多人口,80%的人口在当地就业。2013年前由于连续三年没有村财收入,人均收入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和贫困空壳村。

2014年4月彭胜驻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他立足抓党建强班子,团结村干部和村民,盘活资源,联动企业,3年时间争取到1000多万元项目资金。不断进行新农村建设,从道路硬化、淤泥清理、农田设施等方面完善建设,务实推动农业增收、农民增收、村财增收。据统计,2015年村民的人均收入达16062元,较彭胜驻村前2013年的6632元增长了15倍。

龙泉鱼庄

彭胜说,“第一书记”代表着责任和担当,只有融入群众接地气,真抓实干求发展,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

3年来,彭胜石下村在扎根,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贫困村民摆脱困境。推进产业、电商基金三项扶贫工作模式,完善定点帮扶长效机制,全村共减少贫困户36户,160人。2016年,截止目前,该村还有11户贫困户,42人。

龙泉鱼庄航拍实景图

村里逐步发展形成了“三园一庄”(万亩生态茶园、千亩桂花文化园、百亩兰花精品园和龙泉鱼庄)的产业格局,并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种植花卉、苗木、茶叶近10000亩。目前,已经解决全村劳动就业60多人,村民一年工资收入就达近百万元。

石下村与闽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创办了扶贫轮训基地。黄东升是该村的贫困户,他今年5月份在10亩的实验基地上分配到一亩多地,进行实践学习种植,公司免费提供大棚、种苗、技术、农资等服务,花卉售卖后的利润归贫困户所有,黄东升大概一年能获得1万多的收入,该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创业无技术、无资金的问题,又弥补了企业用工缺口问题。

“无劳动力、无资金、无技术的‘三无’贫困户,政府鼓励他们从事土鸡、土鸭饲养和农家蔬菜种植等无需大量资金和技术的行业。产品可以通过石下村电子商务中心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扶贫工作模式。”彭胜说到。

石下村借力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花卉、苗木、茶园观光等产业观光园,正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着力将旅游产业打造成全县的支柱产业和带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明星产业。

2016年底,清流还将联合北京圆明园举办 “圆明重光”展,巡展期间将开展“华禧百件官窑瓷器展”、“海西苏区晒宝大会”、“桂园真赏藏真文化沙龙”、“独占鳌头—魁星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市民在清流将近距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给清流带来良好的旅游资源、中心文化的展示机会,“圆明重光”也必将光耀红色苏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