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发改委碳排放交易> 滚动图片 > 正文

【深度剖析】全国碳市场建设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2016-07-26 15:10:27??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培源   我来说两句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体制创新,能否准确理解并发挥好市场机制在全国碳市场中的作用,决定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成败。我国的7个碳交易试点运行3年多来,在发挥市场机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总结分析,并及时加以完善,以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市场机制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构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其中价格机制是贯通三大机制并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核心与主线。

1.碳市场的供求机制

碳配额本质上是一种依法核发、逐期注销的信用资产,并且作为市场供给方的控排企业具有显着的进入门槛,因此碳市场的供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区别于普通商品市场的独特性。

一般地,碳市场配额的供给由控排企业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卖出的数量决定。企业的卖出意愿取决于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意识和能力,能够卖出的数量则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是企业所获得的配额分配总量,其次是由企业的产量水平、减排技术和减排努力程度共同决定的企业实际的碳排放量,最终能否顺利卖出还取决于市场流动性状况。

碳市场上对配额的需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控排企业履约的刚性需求,影响因素包括政府的履约约束力度和惩罚机制;另一类则是非控排企业的多元化需求,如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各种大型公共活动和社会各界的碳中和需求等。对于前者,履约的刚性需求与供给侧的初始分配量息息相关,通常数额有限且呈现周期性,特别是在碳市场建设初期,纳入企业数量较少、碳资产管理能力普遍不足,履约前一两个月交易集中、行情井喷,导致企业不得不以高成本履约,与碳市场以最低成本实现减排的初衷相背离。而众多的非履约市场参与者因交易目的、预期和策略不同,对同一信息和价格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交易需求更加分散和多元,可以有效提高流动性、稳定市场价格,最终熨平碳市场的周期性供求波动,实现最低成本节能减排。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