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基层亲历 > 正文

福州电视台 林昱星 刘陈力: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www.fjsen.com?2011-12-22 17:1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州电视台《新闻110》林昱星 刘陈力: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月底,福州白天的气温仍维持在30摄氏度以上,在正午猛烈阳光的炙烤下,让不少市民都吃不消。不过,在罗源有这样一批可敬的钢铁工人,每天都要经受着80度、90度高温的“烤验”,他们用汗水告诉我们: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了真实地报道他们的生活状态,我和同事刘陈力走到最基层的工人群体中,与他们一起工作,感受基层生活。

戴上重重的头盔、提着专业的摄像机,我和搭档走进罗源县松山某钢铁厂生产一线车间,刚踏进车间就感觉一股热浪迎面扑来,这种热的感受与城市里阳光炙烤有所不同,因为除了热、还伴有喉咙痛、眼睛干涩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钢铁工人穿起长衣长裤,在热气逼人的炼铁炉旁,挥动着铁锹,与1000℃以上高温的铁水打交道,稍一闪神,火花就会溅出。高炉炉前工是钢铁厂所有工种当中最基层、最危险的一种。为了感受钢铁工人的艰辛,我和搭档也走到离炼铁炉位置大约十米的距离采访拍摄,在这个位置,即便炉旁有两台大功率风扇近距离对着吹,但是温度依旧很高,只过了10多分钟,脚底板便感觉像踩在铁板上烧烤似的,汗水几乎无法抑制地从额头、背部流下来,由于我和搭档穿的都是短袖,炉前火花时不时喷出,更加热了周围的空气,热空气直接与皮肤接触,手臂顿时有种被灼伤的体验。据工人介绍,我们所在位置的气温已经达到了90度。如此酷热的生产车间,我和搭档只待了10分钟就难以坚持,而工人们每天都要在这里连续工作8个小时。

实践出真知,有了深刻的体验,我和搭档开始用记录的方式,捕捉钢铁工人富有特征的片段。在生产车间,我们认识了高炉炉前生产线作业班长邹德俊。邹德俊拥有“许三多”一样的气质和意志,作为一个22年一直坚守在生产一线的炼钢工人,他怀着崇高的奉献精神,带领着自己班组的工友在一线工作充满激情,奋斗不止。在采访中了解到,邹德俊的生活状态是简单的两点一线,不是在生产车间、就是在厂房宿舍。跟其他行业、其他工种相比,高炉炉前工是既艰苦又寂寞,但走进邹德俊的内心世界却发现,他给我们传递的是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而朴实的精神、高贵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采访中我还发现一个细节:从厂房到食堂大约1000米,但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人的午饭大多是在休息室内解决,由一个工友帮大家从食堂打好饭菜,骑车赶回厂房送饭。拿到饭后,大伙就赶紧扒几口饭,喝了几口水,十来分钟后,又重返高炉炉前生产线。工人们连吃饭都要跟时间赛跑,这一细节足以体现了生产一线的工人们不畏艰苦、忘我工作的品质。

通过在基层体验报道,我深刻感受到这些最基层的工人们的敬业精神和人格力量,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下基层就应该是哪里最艰苦就上哪,谁最真诚最朴实就要努力捕捉他们的闪光之处,用电视的表现形式让记者完全融入另外一个角色。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