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专题> 新春走基层> 农村新生活 > 正文
城郊乡夏家村一片欢天喜地 村民住进了新房
www.fjsen.com?2011-02-05 12:01? 记者 陈尹荔?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0年8月,在乡、村两级干部的反复劝说下,邹德贵一家成了村里重建新居的一员。只有1万元积蓄、仅靠种田一年收入5000元的他,获得乡里1万多元的补助,又向亲朋好友借了6万多元,不到半年,占地面积75平方米的3层小洋楼就建好了。“乡里专门派了5名干部,负责统一批量式采购建筑材料,统一制作图纸,专门监理工程运作,我们轻松得很呢!”他说。

邹德贵清楚地记得,搬入新居的那天,是农历十二月十七。他大清早起来,买了一头60多公斤重的猪和一只鸡。中午,请来亲戚朋友,自己做菜宴请他们。邹德贵说,以前亲戚朋友来家玩,都要翻山越岭步行而来;这次请客,摩托车、小车停满了门前的空地。“活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那天晚上,我使劲地回忆一天的喜事,满脑子都是亲戚朋友们的笑脸,满耳朵都是他们的笑声。”邹德贵回忆得入了神。

邹德贵19岁的儿子邹传柱,长年在县城餐馆做事,月收入1200元。“儿子工作刚够养活自己,我一直烦心给他找对象的事儿。现在,我们有了新房子,不用愁了,就等着给儿子找媳妇了!”邹德贵憨厚地笑着。

就在我们围着邹德贵聊天的时候,46岁的朱春霞挽着菜篮子,哼着歌儿回来了。10多年前就丧偶的她,有一个智障的女儿。在乡村干部的劝说和补助下,她依靠亲朋的借款,盖起了三层小洋楼。“我们有了新房,不怕了,我就筹划着找个女婿回来。”她笑得合不拢嘴。

“朱春霞家以前也在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为了她家的安全,我们每年打电话、上门次数近20次。现在,看着她住进了自己的新房,我们的心也放下了。”江陈林说。

责任编辑:孙靖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