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给网络外卖名分还要保“舌尖”安全

2015-11-10 16:44:02?张全林?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福记卤肉饭”制餐环境恶劣

打开外卖APP,各色饭菜图片诱人;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有美食送上门;再用上优惠券,比门店还便宜一半。在外卖平台上月售千份、光鲜亮丽的餐馆果真让人吃得放心吗?近日,记者在对榕城一些外卖作坊进行暗访时发现,不少外卖APP上证件齐全的餐馆,实际上藏身于巷子深处破旧民房中,卫生状况堪忧。(11月10日《福州日报》)

不得不承认, 外卖食品小作坊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满足群众食品消费需求、方便群众生活有积极作用。尤其在国家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为众多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等草根们创业扫清障碍搭建平台,的确是明智之举。但其背后的公众身体健康,食品安全保障也同样重要。

建立登记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便于食药管理部门掌握相关信息,预判食品安全风险,以及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经过审核登记,可以让外卖作坊光明正大做生意,同时也方便管理,有利于管控食品安全隐患。

根据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作坊和食品摊贩实施监督管理,负责食品作坊登记管理、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检查、抽样检测等监管职责。生产“精美”食品的外卖作坊“令人作呕”,说明监管部门尽职缺位。

今年10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首次将网络食品经营纳入监管,这意味着在网络平台售卖食品的经营者,都必须申请《食品流通许可证》才能入网经营。而在具体操作中,APP软件上的商家资质审核和监管主要由各平台进行,实际上,平台不可能做到对各进驻食品作坊进行有效监管。靠生意人来监管生意人,岂不是笑谈。外卖食品安全的源头是“实体店”食品作坊,理应由具有执法管辖权的政府部门监管。当下外卖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主要因为行政执法部门该管未管,使外卖作坊成为盲点。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精细化的操作和精细化的控制。食品外卖作坊量大面广,要做到精细化管控,关键是有一只高素质的队伍,固化细化责任,做到全覆盖,把监管失职追责和经营者违规追责一并落实到位。对外卖作坊及平台规范管理,把食品小作坊和小摊贩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视野。精细所至,外卖食品作坊也会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