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经济论衡 > 正文

奇葩更名是“假” 哄抬股价是真

2015-05-13 14:36:46?吴黎华?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月10日,多伦股份宣布,基于业务转型需要,拟更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为“匹凸匹”,“匹凸匹”是P2P的中文音译。多伦股份的荒诞做法引来监管当局的关注。在上交所问询函的追问下,多伦承认此番转型一无正式业务、二无人员配备、三无可行性论证,甚至连经营范围变更都尚未获得工商部门审批,只处于设想之中。而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5月11日,经历了此次奇葩更名之后,多伦股份股价开盘即封上涨停板。

在热衷于概念炒作的A股市场,这种更名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有统计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借助概念炒作抬高股价之后,更是为股东和高管的顺势减持创造了条件,以天神娱乐为例,这家公司更名还未满月,就接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朱晔、石波涛减持股票的消息。

根据现行规定,上市公司股票简称由公司从其工商登记注册的全称中自行选取,是企业自己的权利。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公司出于炒作题材的动机,刻意披露题材信息,相关风险和事实依据披露不充分,故意给市场炒作留下巨大空间。更名俨然成为低成本市值管理手段,企业滥用更名权利,热衷于通过更名提振市值,本质上是一种短期投机行为,更是助长了A股市场概念炒作的风气。

尽管上市公司具有自主权限,但股票简称属于市场交易机制因素,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是企业向市场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渠道之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判断。考虑到目前二级市场对于企业更名的反应,这种行为还隐藏着内幕交易的风险。而从目前情况看,对于上市公司更名还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亟待包括证券监管部门以及交易所的自律机构明确相关监管规则。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新媒体专电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