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校车撂荒沦为公厕凸显招商引资短板

2014-08-28 16:00:40?征  服?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浙江温岭市城西街道有个芷胜庄村,与一般村落并无二致,但村里齐刷刷停了52辆崭新校车,而且一停就是近1年。这片鲜亮的橙黄色老远就能看到,显得格外扎眼。原来,这是安徽驻台州商会投资约2000万元购置的,原本计划在温岭成立一家校车公司,以解决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接送难题,也不求盈利。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却因为市场需求不足,这个热情的计划被浇了“冰桶”。这批崭新的校车被“撂荒”在村里快一年了,甚至成了一些人解决内急的“公厕”。(来源:8月28日,中国广播网)

校车沦为公厕,让我们看到了各地招商引资的短板。

短板之一:企业引进来,服务跟不上。为了刺激地方经济增长,为了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一些地方政府可谓是花费了不少心血和精力,把一些企业和投资商引进来,但其服务有时却跟不上,比如有的地方办事时存在吃拿卡要等衙门作风,有的本来应该及时办结的事却一拖再拖,最终导致一些引进来的投资商尽兴而来,败兴而去。52辆新校车沦为公厕的命运,恐怕与当地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服务跟不上有莫大的关系。既然投资商已经引进来了,52辆新校车已经买进来了,何不让这些新校车及时跑起来呢?何不让这些新校车及时去服务广大学生呢?

既然有如此多的新校车,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何不把那些时刻危及学生生命安全的却依旧在道路上飞奔的校车淘汰掉呢?因校车质量问题而导致学生群死群伤的案例可谓不少,但又真正有几人去真正关注过校车的安全。

短板之二:不考虑需求,盲目投资。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工作存在盲目性,对市场的需求调研不足。不难看出,浙江温岭市的这52辆校车沦为公厕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企业投资时头脑过于发热,在还没有对市场进行广泛调研的情况下,便草率地投入巨资购买了车辆,这必然会导致投资的失败,也必然会给投资商带来巨大损失。

短板之三:人为因素大,缺乏法制化。就各地的招商引资工作而言,大多数还是停留在领导间的投资,政府部门领导游说,投资单位领导个人决定,从而让招商引资工作缺乏规范化、法制化。这种过分依赖双方主要领导作决策的招商引资模式,必然会因领导个人能力的短板而导致投资的失败。52辆较车沦为公厕,在很大程度而言,就因为投资方的决策者轻信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意见,而导致了投资的失败。

总之,要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真正成功,并取得实效,就必须及时克服招商引资中的短板,让招商引资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若忽视短板的存在,则必然会导致更多的校车沦为公厕,更多的浪费继续发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