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别让“状元”成教育产业化的道具

2014-06-25 09:40:45?杨维兵?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成绩揭晓,与“状元”有关的广告充斥着各地报刊、网络、电视、户外显示屏、车载荧屏等各种媒介。高调宣传“状元”,本质是地方教育部门和相关学校借此提高名气,为将来招生奠定基础。为了展示成绩,适度宣传一下“状元”无可厚非,但一些地方对“状元”的宣传违背了展示教育成绩的初衷,已把“状元”宣传变成了具有浓郁商业气息的道具与砝码。

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产物,几千年来,一代代莘莘学子孜孜不倦追求的是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出人头地。那种“一考定终身”的科举考试制度并不科学,存在诸多弊端,如只注重了对考生掌握知识的考察,而忽视了考生综合素质的考评;重视了考生的知识占有量,忽视了考生的创新能力等。过度宣传“状元”,与现行的教育制度格格不入。现在,国家正在加强现代职业教育,正在深入改革的高考制度已为所有考生敞开了大门,并非像古代科举制度那样“一考定终身”,没有考上大学同样可以在一些领域做出优异的成绩。比如著名作家余华就是当年的高考落榜生,还比如很多著名企业家、科学家、记者、医生等等,并非都是当时的高考状元。据媒体报道,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1977年至今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况且,很多学校用来作招生名片的“状元”在考试前也并非就是状元,只不过在考场上发挥得要好一点而已,他的考试分数和低他十分的同学在本质上没有多少区别。而一些地方所宣传的“状元”,也缺乏科学性和统一性,有的宣传的是省“状元”,有的宣传的是市“状元”,少数学校更是根据自身优势,自封一些“状元”。遍地开花的“状元”让老百姓真假难辩,而一轮又一轮的宣传让一些媒体和广告公司赚得盆满钵盈。

把“状元”功利化,会使“应试教育”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如果每一个学校都一味的去培养屈指可数的“状元”,那么吼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就会成“一纸空文”。同时,还会对“状元”本身的身心有一定影响,会让他(她)们滋生在高一级学校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思想。

“状元”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在历史上固然产生过积极作用和影响,但它毕竟生长在封建土壤上,建立在压迫人性、毒害身心的基础上,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教育是现代文明教育,“状元”可以休已,把“状元”作为“名片”、作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作为教育产业化的“工具”更应该止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