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高考多些平常心

2014-06-04 09:10:19?田恒三?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临近高考,父母是一群最特别的“考生”。为了让孩子吃得可口,有的妈妈干脆请假在家专门买菜做饭;为了给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有的父母连说话都压低嗓音……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问题在于,这份苦心很可能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当父母围着孩子打转时,孩子自然明白,父母这样做,都是为了让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随之而起的,就是孩子的担心:万一考不好怎么办?万一对不起父母又怎么办?要想对得起父母,那就一定要考好。“一定”多了,压力自然就会随之加大,而过于沉重的压力,对考生有百弊无一利。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很小的缝衣针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线越不容易穿入。在科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就越不容易成功。

心态决定状态,高考越是临近,弥漫在学校的紧张气氛越浓,誓师大会、高考倒计时、老师的动员与鼓励……所有这一切,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试想,当焦虑不安的考生回到家里,看到的又是如临大敌的父母时,他们的心情怎么可能轻松得起来?他们的压力又怎能不加重几分?

高考在即,父母就好比是孩子心态的“定海神针”,考生的压力,只有父母才能更好地化解。当前最可贵的或许不单单是鼓励和劝慰,还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榜上有名,很好很强大;榜上无名,脚下也会有路。父母的沉稳淡定,会给孩子传递出强烈的信号:高考没啥了不起的,一场考试而已。用这样的心态,帮助孩子们轻装上阵,岂不更好?

(摘编自2014年6月3日《河南日报》,原题为《高考已临近且行且淡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