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高考品德加分不可“因噎废食”

2014-05-29 16:14:41?王江涛?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随着各地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布,许多奥赛、体育特长等传统加分项目大幅缩减,而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品德加分高达20分的报道,刺激着许多人的敏感神经。不少人质疑,让行政权力简单制定或者实施"品德加分"存在风险,不仅容易滋生腐败,如果操作不当,还可能对青年学生产生不良的道德导向。

在临近高考的时候,任何可能造成高考不公平的政策,都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但在当前高考政策未进行实质性变革的情况下,作为重要的补充政策,高考加分,尤其是高考品德加分,对“不拘一格”选人才,充分尊重人才发展、选拔规律,起着重要的作用。粗暴地进行废止,同加分腐败一样,是不负责任的体现。

众所周知,高考是一根指挥棒,政策怎么引导,高等教育就怎么培养。在今天“一考定终身”的政策未发生根本变化的背景下,很多导向走向僵化,甚至走向腐败,都暴露出一些教育者的功利化色彩。因此,质疑高考品德加分容易滋生腐败,造成不公平,既是政策的漏洞,同时也是政策的无奈。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品德加分同奥赛加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单独拎出来批判更是没有依据。

而从高考品德加分的设置初衷来看,拒绝粗暴地因噎废食,显得更加必要。多年来,我们进行的人才培养和人才选拔,一直提出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这样的教育语境下,能否通过政策配套支持,让教育的品德导向能够落到实处,考验着我们的教育的成效。对比公务员考试中明文要求“以德为先”,却难以真正地将品德不佳的考生甄别出来的尴尬现状,高考政策对有先进道德事迹的考生,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至少是从行动上对我们的教育导向进行呼应,是对我们高度重视品德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有计划地实现。

至于其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在充分认识其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改进和变革。就高考品德加分而言,无可否认,在具体地操作和认定上,具有标准认定困难,公信力不足的情况,甚至没有奥赛加分那么清晰、公开。但是,这种标准的难以确认正是其自身特点使然,毕竟,我们无法将“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进行模式化归类,对于道德上的表现,涉及人性,更关乎尊严,本身无法量化。

因此,今天再来讨论高考品德加分,绝不应该仅仅限定在加与不加的选择间,更多地思考应该放置在,我们应该怎么加,如何科学公平地加,或者,至少是,我们应该怎么通过政策来体现出我们的教育中道德导向的维度,多管齐下夯实人才培养的道德基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