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信息公开容不得“开倒车”

2014-05-16 09:15? 涂洪长?来源: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自来水出现异味30小时内不见任何权威消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为由在放射源丢失3日后才公布有关情况、垃圾焚烧项目建设因沟通不到位引发规模性聚集……在近段连续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屡屡出现重要政府信息公开上的梗阻、滞后现象。日益开放透明的时代,不断增长的公众要求,决不应该出现信息公开的停滞乃至“开倒车”的情况。

对于涉及环境安全等问题,社会的信息公开诉求与日俱增。频繁发生的一些环境敏感型项目矛盾冲突,处处暴露出信息公开不透明、解释不到位的“短腿”。在事关个人生命健康的问题上,信息公开滞后甚至“留白”过多,怎能不引起诸多猜测、谣言,最终酿成社会情绪激化。

信息公开是最好的沟通,真相才能粉碎谣言。热点事件、重大突发事件中,我们当然要对刻意造谣传谣的不法分子给予严肃处理,形成威慑。而更为重要的方面,则是要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权威信息。数十年的经验教训一再表明:越是公开透明,越有助于解决问题和赢得民心;越是躲藏隐瞒,越会使事情复杂,造成“次生灾害”。

当前必须警惕的是,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正式实施6年有余,但面对条例的要求和公众的期待,在一些地方和一些事件的处理上,信息公开工作不仅没有往前进,反而出现往后退甚至“开倒车”的迹象:延迟公开、被动公开、应付式公开、选择性公开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信息如社会抚养费信息、土地污染状况信息、转基因作物生产信息等,其披露和公开过程无不一波三折,有的甚至以“国家秘密”为挡箭牌不了了之。

摆出高高在上姿态不理睬公众信息公开要求,关起门来内部通气、坐等领导和上级通知……凡此种种,不符合依法行政、阳光行政要求,也是网络时代的民情之忌。一个不断开放前行的国家和社会,每一级政府部门和官员都应对公众的信息公开诉求更有信心和诚意。用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让种种“不知情”“不明真相”引发的误会、恐慌和矛盾越来越少。

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