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高材生应注重舒缓毕业生焦虑情绪

2014-05-04 15:44? 崔恒清?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4月30日中午,中山大学靠近东门的一栋学生公寓的二楼,历史系研究生二年级硕士蔡洁挺寝室房门上的封条已被撕去,房门上方的玻璃窗半开着。 4月16日晚上9点多,这间号码为223的寝室门前,蔡洁挺的室友小庄外出跑步归来,“看到那始料未及的一幕”——蔡洁挺“用自缢的方式”“选择了离开”。(2014年5月4日《新京报》)

日前,中山大学一历史系硕士研究生自缢身亡,遗书上用大字写了两遍“痛苦啊”。其痛苦主要有两点:一是毕业论文未能按时完成而延期毕业,二是就业到处碰壁工作没有着落。而这正触及了当今高等教育的两根敏感神经,即如何端正学术态度,以及如何用所学、凭能力服务社会。一旦固守触礁,年轻人自然就会产生焦虑情绪。若不能及时化解,他们更将深陷痛苦而不可自拔。

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不仅孩子付出了很大努力,家庭也为之付出了很多。付出背后,是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毕业意味着“兑现”的时候,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击碎了不少人的梦想。手足无措的高材生既感到对不起父母家人这么多年的艰辛供养,也感到自己十几年的“寒窗 ”完全是虚掷光阴,甚或鄙夷自己的渺小与无能。这时,若有人及时开导,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或帮上一把,其或许就能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找回失落的自信,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因阳光而灿烂。

在学术造假泛滥的背景下,其毕业论文不愿“注水”,表明其对学术的坚守,这弥足珍贵,值得推崇。但在论文选题上在肯定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同时,也要懂得知难而退、守经达权,才不至于钻进牛角尖或走进死胡同。“跳起来摘桃子”,取决于桃子的高度与能跳起的高度。我们努力跳了,并摘到了桃子,就说明这一跳,跳得有意义有价值;否则就是白忙活。若再为此自怨自艾,那就是自寻烦恼。此时,教授、导师应参与学生论文选题,积极加以指导,并为其创造条件,而不是做甩手掌柜,听由学生孤军奋战,到时“看单验货”。其实,死者生前曾向导师吐露了完成不了论文的苦恼,导师也作了简单的开导,但由于导师身在国外未能深谈。相信,若能帮其跨过毕业论文这道坎儿,或帮其及时解开这个心结,悲剧或可避免。

“就业难”是困扰当今大学生及研究生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冷门专业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大学要顺应社会潮流,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而不是自命清高、抱残守缺。与此同时,我们的大学还要为学生就业搭建平台,拓宽就业门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学浓郁的人文情怀,而非让学生“独闯江湖”听天由命。无疑,毕业是学生情绪波动的敏感时期,学校、老师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有风吹草动就要有人跟进,做耐心细致的工作,驱散其心中的乌云,并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了,作为大学生及研究生,更要充分认清就业形势,有时还需要放下身段,不要总以为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就对一些工作不屑一顾,甚或极端认为没有“体面”工作就无地自容。人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因此面临就业时,不要拒绝他人伸出的援手,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及家人,这与饱受社会非议的“拼爹”不是一码事。

中山大学研究生的自缢而亡为社会敲响了警钟,可见,大学不仅要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殿堂,更要成为学生获得能量与自信的武库。“扶上马,送一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平平安安走出校门,走向广阔的天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善莫大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