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一个好制度胜过十次暗访

2014-04-01 07:16? 毛建国?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条长沙市委书记易炼红暗访背街小巷的新闻,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从报道来看,这一次暗访是成功的。易炼红不仅发现了许多问题,而且现场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说,有市民反映一条路上的石板,“坏了几块,一直没有修复,好几位老人都摔了跤”。易炼红当即要求拨打芙蓉区主要负责人的电话,“责令区、街道、社区负责人立即赶到现场,对存在的各类问题马上整改”。如果这样的暗访多了,成了常态化,相信许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城市“表里如一”也不会遥遥无期。

只是这样的暗访,总是让人觉得有怪怪的感觉。从新闻中看到,暗访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要发现这样的问题也一点都不难。一个好制度胜过十次暗访。有着那么多部门成天和百姓在一起,有着那么多的渠道随时体察民情、征集民意,如果这些部门这些渠道有用的话,需要领导干部暗访吗?即使暗访了,还能发现这么多问题吗?

这也意味着,当我们津津乐道于一次暗访发现若干问题,解决若干问题时,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悖论,那就是我们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制度建设上,特别是在落实制度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易炼红一个电话,“责令区、街道、社区负责人立即赶到现场”,把坏了的石板修好,这又是多大的事情?为什么始终不能解决?无论是不能发现问题,还是解决不了问题,都是最大的问题。当这个问题最终只能通过市委书记暗访发现、解决时,恐怕谁也轻松不起来。

政治学上有个术语,叫做“政治沟通失效”。不错,即便是再勤政为民,也会有民情不能上达、民难不能解决的时候。问题是程度存在大小。如果只是轻微的,那人们能够接受,而且通过官员暗访等方式,也能够实现制度救济。如果问题很大,存在天然鸿沟,那就需要反省和重视。而从现在呈现出来的情况来看,易炼红一次暗访,就发现并且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在一定上程度上说明,存在着严重的“沟通失效”。

不能否认暗访的积极意义,在实践群众路线的背景下,也希望官员能够更积极更常态化地深入基层一线,让暗访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但制度更带有根本性,还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好的制度,让民情及时传达,让民意得到尊重,让民难及时纾解。倘若制度有用,何必频频暗访?相对而言,如果一次真刀实枪的暗访,基本没有发现问题,那更值得欣慰,这说明问题不过夜,随时会解决。如果现实问题非得通过暗访才能发现,百姓困难非得通过暗访才能解决,这是不是说明我们的日常工作出现了一点问题?

一个好制度比十次暗访都重要。因此,希望官员能够频频暗访,更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好制度。对于暗访中发现的问题,既要迅速解决,还要追问是如何产生的,为何至今没能解决?更要反思,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作风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毛建国(江苏 编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