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反恐演练”缘何点爆民粹嗨点?

2014-03-25 07:07? 许  强?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湖北老河口市公安局在当地某医院进行反恐演练,图片被网友解读为警方反恐的假想敌是医闹,且剧情还离奇地包括了“击毙暴徒”。对此,当地公安局回应,这是在昆明暴恐事件发生后,为提高反恐水平进行的演练。剧情只是设置为医患冲突后,暴徒砍伤群众,而并非针对医闹。(3月24日《南方都市报》)

本来不错的反恐演练,就因为背景设置成了医院的场景,画面出出现了白大褂,网友就又坐不住了。他们对“剧情发展”做出各种猜测,最后,将其归结为针对医闹的“闹剧”。他们站在道德至高点,对“反恐演练”进行批判,说出什么“如此针对医闹完全是反社会”之类的过激言语,甚至在网络上掀起了场轩然大波。笔者不禁想问,一场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的“反恐演练”,为何能轻易地点爆民粹的“嗨点”?

我想,应该是这类“反恐场景”,恰好迎合了民众对医患矛盾的情绪吧。特别是在医患关系视如水火的当下,从南京护士遭毒打到潮州医生被押游街,甚至就在演练后的第二天,一患者手持20公分的砍刀进入上海第五人民医院,先后砍伤3名医生,一场场医患纠纷,让医患矛盾以前所未有的曝光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原本最应该相互信任的两个群体,却表现得势如水火。患者带着录音笔去看医生,把医生当成随时会侵犯自己权利的坏人;医生带着安全头盔上班,带着极强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心理为患者看病。医院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被定性为医患矛盾。就像本次的次反恐演练,只是模拟了医院场景,就被解读为是针对医闹在说事,情何以堪?

发出声明将事件说清容易,但理清“闹剧”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将医患矛盾摆出来说事,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但是,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明白,避重就轻或避而不谈,都不是解决升级的问题的好办法。

不断升温的医患矛盾需要一杯降温的水,而什么水才具有这样的“疗效”?是正在缓慢进行中的医改,是需要被提高的医德?还是需增进的医患之间的信任感?这是个比较棘手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以,事情是说清楚了,但相关部门切不可做那些装睡的人,正视那最深处的原因,让不断升温的医患矛盾恢复常态,远比发则生命自证清白,更能赢得民众的青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