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等来等去”与“某来某去”

2014-03-21 15:54? 毛开云?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与中央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改革坚定决心相比,不少地方在政务公开时喜欢遮遮掩掩。编制预算说明时,谈到资金结转、预算支出时,动辄在“亿元”单位后边加个“等”;在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里,蜻蜓点水列出一个支出项目,用“等等”代替几十个项目“鱼目混珠”的情况比比皆是。(3月20日新华社)

“等”、“等等”、“等来等去”,政务公开不把你“等懵”、“等烦”,不算地方政府有本事,由此笔者想到“某来某去”。“等来等去”和“某来某去”,都是搞形式、玩把戏、忽悠人,两者“心有灵犀一点通”。

2013年4月18日,最高法院通报6起工作作风不正的典型案例时,全是清一色的“某某”——习水县法院审判员余某某、袁某某于1月8日下午擅离职守,相约到茶楼打牌,被该县有关暗访组查获;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法院庭长钟某某于清明节放假期间,私自驾驶警车到公墓为其亲属迁坟……通报不敢用实名,处罚还敢动真格?

2013年10月24日,监察部通报10起破坏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典型案例时,开始不使用“某”。比如,天津市大港巨龙造纸厂等6家企业未经环评验收,生产废水未经处理违法排放,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大港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等3人受到政纪处分。副局长等3人是何人?他们姓甚名谁?依然让人一头雾水

2013年12月17日,中纪委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从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公款消费“喝死人”,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党组成员兼区水文水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魏文达铺张浪费办比赛及收受礼金……无一不是实名通报。由此有媒体欢呼,中国将结束“某来某去”旧时代,开辟“真名实姓”新时代。

“某来某去”可以终结,“等来等去”何尝不可以终结?政务公开“等来等去”,等来的是暗箱操作的潜规则和“见光死”的一件件、一桩桩肮脏交易,还有一个个、一窝窝、一堆堆的腐败分子;等去的是百姓的知情权和监管部门的监督权,还有政府的形象、威信和公信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确需设置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一律向社会公开;推进政府信息共享,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这里的“一律”和“所有”,是动员令,是警示信,是责任书,是军令状,地方政府必须读懂。如果你让百姓“等”到花儿也谢了,那中央政府会让你“痛”到肚子都爆了,百姓会让你“垮”骨头架都散了!

让“某来某去”和“等来等去”寿终正寝,是建设为民政府、开明政府、廉洁政府的需要,是建设法治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开辟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崭新时代的需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