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微信支付,还应强化风险管控

2014-02-08 15:31? 法  徒?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微信上线的“抢红包”火爆今年春节,昨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福州有人在参与微信抢红包时,却抢到了“假红包”。这位市民不禁疑虑,如果不法分子把一些木马程序包装成“红包”发给大家,点开后手机很可能中毒,这就会威胁到银行账户的资金安全。(2月8日《海峡都市报》)

微信红包今春的火爆,有着特定的背景。在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的时代,微信通过QQ、手机等搜索好友的功能,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基础。而智能机的普及、移动支付的便捷,加之传统红包习俗的趣味性、随机性演变,给了微信支付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契机。

然而,量子化的飞跃发展的背后,我们也需看到微信支付的短板。其一,微信支付要求绑定个人身份证、银行卡账号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几乎将与支付相关的个人信息全覆盖。但智能手机的配套插件和支付安全系数,远远低于PC终端。其二,作为新生事物,普通受众难以区分信息是否来自官方。鱼目混珠之下,“抢红包”可能变成“抢黑包”。

同样,由于缺乏传统金融业长期发展的制度沉淀,巨量支付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难以掌控,行为也难以追踪,是否会成为洗钱或者金融犯罪的另类渠道,这值得警惕。不仅如此,由于缺乏传统金融业的金融储备和金融监管缺位,一味求大和抢占互联网金融地盘,一旦出现公司财务黑洞或链条断裂,也可能爆出“支付危机”。

因此,强化风险管控作为系统工程势在必行。作为业务公司,相关互联网金融业也应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实现支付资金封闭和安全运行。作为工信部门,对智能机领域的恶意软件的安全防范也应提升,实现预防和及时跟进。同样,司法部门对于金融领域犯罪的打击也不应缺位。唯有如此,类似微信支付的互联网金融业方得以迅速而健康的发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