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节日反腐不能忘了严禁“春节送红包”

2014-02-08 09:02? 倪洋军?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已经一年多,逢年过节送礼、迎来送往等不良现象的确少了,干部下基层的多了,老百姓也看到了中央整肃不正之风的决心和实际行动。但是在春节期间,个别地方的一些单位、个人仍然存在迎来送往情况,只不过形式更加隐蔽,其中借着过年,去拜访一下领导,临走时给孩子包个红包、留下压岁钱,似乎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春节送红包,本来是图个吉利、皆大欢喜的事儿,但在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严禁公款送节礼等禁令要求下,很多送礼人表示,拎着大包小包去领导家,不但会被拒之门外,还会被埋怨不懂事,而给领导干部的孩子发红包,就成了新的送礼突破口。这个春节,如何给领导孩子送红包成了不少人心里的一个“疙瘩”。而“春节送红包”,也演变为春节期间一些人打着“人情往来”幌子行贿受贿的新变种。

中央禁令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不得收受礼金礼品等节礼,但是,在有些想讨领导欢心的人看来,禁令没说不让孩子收红包,这样给出去,领导收了最好,不收大家也没压力。现在大的风气是好了很多,打电话预约上门拜年、请吃饭等,不是特别亲密的关系,领导往往很客气,“十动然拒”的很多。但如果说是给孩子们带点文具,并顺便给孩子包个“红包”啥的,领导恐怕说不出反对的理由。因此,在中央接二连三的禁令下,某些领导往往心安理得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其实,无论是给领导本人送礼,还是给领导的孩子包“红包”,其本质都一样,都是看重了对方手中的权力,也都是在趋炎附势。送礼人为了“产生效果”而送红包,送少了不如不送,于是“红包”越包越大。而领导干部默许了孩子收红包,也就相当于默认了自己收礼,久而久之,便会放松警惕、借权腐败了。

令行禁止,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而有些领导干部在执行中央禁令、地方规定的时候,常常很知道变通,很善于钻政策的空子。就拿“春节送红包”来说,有些领导也并不是不清楚这其实就是变相行贿受贿的行为。但,他们常常能够自我安慰,认为毕竟有关禁令没有明确将其列入,也就听之任之,或者故意装作“不知情”、“不过问”。另外,一些人心存侥幸,也会让“春节送红包”“顺理成章”。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让每一个干部都深刻懂得,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春节期间,一些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往往会有所抬头。节日反腐,只有新起点,没有终点站。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抓大不放小”,牢牢抓住各个重要时间节点,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一着不让、一招不松。另一方面,要抓紧完善完备各项管理制度,不给领导干部有任何借权腐败的机会。就拿“春节送红包”来说,最好出个规定,领导子女不许收超过多少数额的红包,否则视同受贿,从而坚决刹住这股歪风。

干部带头,万事不愁。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树形象。风正好扬帆;带头移风易俗,倡导和弘扬清风正气。“春节送红包”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本来就带有某种程度的攀比之风、奢靡之气,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将不利于下一代健康成长。而给领导干部的孩子“春节送红包”更是变了味的“人情往来”,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坚决予以抵制。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