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放下包袱,春晚还可以更快乐

2014-02-07 07:43? 丁永勋?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冯小刚主刀的春晚大餐正式亮相。一如往年,“吐槽春晚”成了比春晚更流行的新年俗。因为有了冯小刚这个“外人”首次入主,更为今年的春晚增添了悬念。现在这顿饭已经和盘托出,是骂是赞只能交给“食客”了。

还是能看出变化。请来冯小刚当总导演,本身就是春晚最大的变化了。从整台晚会也可以看出,朗诵体的主持词少了,主持人表现得更加生活化;语言类节目更贴近现实,“扶老人”的场景很容易引起共鸣;甚至连歌舞类节目都更加通俗易懂,距离网民和老百姓更近了。上级要求的节俭办会、开门办春晚,冯式特色的亲民、接地气,都有比较直接的体现。这些都是看得见的进步。

冯小刚曾说,现在“骂春晚”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和习惯。一台晚会,确实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也不应把所有吐槽乃至批判都视为“骂”。关注的人多,恰恰说明春晚存在的价值。你做得好,自然有人能看得见、感受到。比如今年晚会上多次闪现的普通人回家场面、一个女儿和爸爸三十多年的合影,就触动了人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让很多人看得热泪盈眶。

不过,在很多人看来,改变还显得很不够。依然是开场舞、大联唱;依然是煽情访谈、高大上;依然要照顾各个阶层和群体,呼应很多主题,努力地面面俱到。这就给人一种感觉,春晚其实还是那个春晚,为了完成“规定动作”,四个多小时立刻显得捉襟见肘。于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类节目被压缩,戏曲大腕也只能唱一句就下台,演员成了舞台上的一个符号。观众看得也很难放松,刚想痛快笑一场,马上就得调整情绪,进入下一个节目。

这说明,春晚还需要更多的“自我解放”,真正放下包袱,按照艺术规律来,能让大家放松地开心一场,就算完成了使命,为和谐社会做贡献了。春晚要呼应社会主题,要照顾到工农商学兵、老中青妇幼各个群体,又要营造快乐祥和的过节气氛,无论谁当导演,都要考虑这些因素。但如果需要平衡的东西太多,艺术创作规律可能就只能屈居边缘了。

身上包袱太多,是春晚不好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包袱,有的是央视和春晚自身地位决定的,但不客气地说,也有一些是自己给自己加上的。没有人要求春晚非得搞成年终总结,也不是每年春晚都要当成奥运开幕式来办。有这种心态的演职人员和观众,都要先给自己减减压,还是让春晚回归“联欢”和“晚会”吧。

我们常说,春晚已经成为新年俗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还是回家、团圆和联欢,还有人提出,要把春节打造成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

作为新年的一个重要项目,春晚要想带给人欢乐,首先要放下包袱,先让自己“快乐”起来。(丁永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