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面对“禁令”,公务员重在内化于心

2014-01-14 16:35? 李 莹?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扩建楼堂馆所、清理办公用房”、“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不正之风”、“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

2013年,这些“禁令”如紧箍咒般不断震慑公务员等群体,在近日有媒体针对“禁令”对公务员影响的100份抽样调查中,受访者都表示受到“禁令”影响,九成受访者认为公务员“不好当”,甚至有公务员有离职的想法。这似乎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禁令”对公务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取得了好的效果。

但是回看过往,不止是2013年,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种规定、通知等“禁令”并不少。可是公款旅游、公款吃喝,重复修建办公场所等不正之风屡见不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扭曲的官场生态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伤害了公众对为官者的信任。

在违规的现象中不少官员对“禁令”只是表面执行,私底下却悄悄把奢靡腐败之风带入“地下”,变相的形成了吃喝地点由餐厅转入会所、餐饮消费转嫁正当公款消费等现象,形成了将“禁令”化于形式主义的变相抵抗。

其实,面对“禁令”,公务员需要做的不应是简单将“禁令”外化于形,更重要的是应内化于心。紧箍咒再多,如果公务员不能从内心重视,一阵风吹过后,以往不良局面又会重现。因此,公务员应当将中央的禁令刻于内心,视它为内心的清晰坐标与不可逾越的做人底线,从心里重视它,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促进外化于行,形成自己长期为人处世的原则。

禁令再多,从来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让禁令行之有效,除了在客观方面形成长期有效监督机制外,重要的是公务员在心里产生共鸣。只有为人清廉、正直才可能在百姓心中树立威信,为官之路也才能长远。公务员唯有将廉正之风植入内心深处,抵住诱惑,不迷失方向,最终才能成为一个个人人称道的好干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