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读懂“站票打折” 背后的民意诉求

2013-12-17 07:33? 杨朝清?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又一年春运即将到来,“火车票站票半价”再度发酵。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徐翔博士表示,当初推出站票有积极意义,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铁路有必要改变一下规则,站票半价的可操作空间较小,但是尝试打折完全可以做到。(12月16日《现代快报》)

窄窄的火车票,浓缩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老百姓厚重的出行欲望。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下,站票既满足了公众的出行需求,也增加了铁路企业的收入;看似皆大欢喜的结局,为何引发老百姓的质疑?伴随着公众对交通服务的评价标准逐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转变,对交通服务质量有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

从经济学的成本—效用逻辑来看,坐票也好,站票也罢,铁路企业的成本基本都是一样的;然而,从消费者的乘车体验来说,站票和坐票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一点,在路途遥远的旅客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比较差异导致的心理落差,进一步加剧了相对剥夺感——交通服务质量不一样,火车票价格为何同一个标准?

春运时节,火车上人满为患,愿意“人挤人”的,大都是出自一种刚性需求;即使对站票的价格有些心疼,人们也不得不选择火车出行。究其原因,在目前的交通工具中,火车在性价比上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可是,对以农民工居多的无座旅客,能否多一些人文关怀?

通过市场化手段,既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也尊重消费者权益,实行以交通服务质量为基础的价格变动机制;这既是对公众利益诉求的回应,也是铁路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说到底,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铁路企业的每一个从业者。

(杨朝清)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