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撤走垃圾桶难以催生社会文明

www.fjnet.cn?2013-11-06 14:01? 杨朝清?来源:南宁晚报 我来说两句

从制度善意上来讲,取消垃圾桶的初衷是为了“倒逼”游客的道德自觉与文明素养,催生社会文明。然而,游客文明观念的更新、价值排序的重塑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取消垃圾桶的做法,在许多人看来无疑是“揠苗助长”——有垃圾桶尚且乱扔垃圾,没有垃圾桶岂不变本加厉?

不乱扔垃圾作为一种社会规范,背后的实施操作系统越是强大,就越能被人们遵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消垃圾桶既缺乏制度支撑,也缺少社会基础,难以得到老百姓的理解与认同,很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了了之,最终进入“初衷良好,方法僵化,效果不尽如人意”的治理怪圈、

取消垃圾桶,实质上是景区将环境治理的责任部分转嫁到游客身上,是对游客进行的一种“道德捆绑”。垃圾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具有便民、利民的基本属性;事实上,景区的垃圾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并且存在着分布不合理、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一旦垃圾桶实现了物尽其用,公众遵守规范的社会成本大为降低,“不乱扔垃圾”的社会文明才会逐渐形成。

因此,我们在肯定景区无垃圾桶的初衷的同时,更应该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实现公共产品的优化配置,为游客的垃圾寻找“出口”,而不是“变疏为堵”。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