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解决断头新闻需要媒体常翻旧账

www.fjnet.cn?2013-10-17 17:30? 毛旭松?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记者连续两天的追问下,南昌警方终于发布“两女童被洗衣机绞死”的尸检结果。但是,仍有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如“被挖眼男童”案、王林案、潼关国土局长打记者等,在官方承诺彻查、整改后,如今的进展仍不明朗。(新京报,10月17日)

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热点新闻停留在民众视野中的时间很短,一条接一条的新闻湮没了曾引起轰动的“旧闻”。当初,一些地方信誓旦旦地承诺要解决问题,但随着民众注意力的转移,他们就采用“拖”字诀,案件没了下文,责任人也不再追究了。事件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相比一些地方部门的故意健忘,有些时候,民众的健忘盖因“热点新闻”而此消彼长。这时候,就需要媒体站出来翻翻旧账,提醒政府部门,可不要以为“拖”字诀就能将大事化小。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问题总是要解决的。

断头新闻之所以“断头”,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它们涉及到官商勾结、名人特权等难题,调查难度大,地方也就只能能推则推,能躲就躲。当监管部门都在装聋作哑,新闻岂能不“断头”?因此,在这种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就更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正是媒体的不健忘,翻旧账,才能让监管持续保温,断绝地方部门试图“一拖了之”的念头,进而推动事件调查的进展。

新闻媒体对公众舆论的引导作用不言而喻。媒体将公众的视线再度聚焦到断头新闻之上,无疑会让地方部门承受比之前更大的舆论压力,从而催生出解决问题的更大动力。在舆论监督方面,媒体有责任引导公众对热点事件的监督从一而终,即从事件的起因到调查结果再到处罚情况。

当然,社会的转型期,新闻媒体承担了诸多额外的舆论监督重任。治理断头新闻,不能全靠媒体定期“翻旧账”,而应形成信息通报机制,由政府部门定期及时向公众披露处理进展。要知道,如果地方部门习惯于冷处理,不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更是对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无视。一旦公众来个“回头炮”,就极易加深公众认知的误解,引发新一轮的舆情危机,这对于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只会比以前更严重。

拒绝“断头新闻”,要将舆论监督进行到底。在此,奉劝那些试图躲避公众关注的部门,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调查结果没有水落石出,媒体和群众怎么能够轻易放过呢?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