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7000万建河豚塔,百姓钱岂容乱花

www.fjnet.cn?2013-09-28 09:41? 王勇强?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金光灿灿,摇头摆尾,一条“河豚”跃出水面。这个倾注7000万元巨资兴建、黄铜披身的巨型雕塑,是江苏扬中的新地标,也是今天开幕的第八届江苏省园博会的重要标志。(9月27日,人民网)

这条长90米,宽44米,高62米的黄铜河豚,确切的说应该是被钢架杵在半空中,而非“跃出水面”。据项目方介绍,这座乍看像条“大金鱼”的河豚塔,是“对着河豚标本按比例放大设计建造的”,没有经过丝毫的艺术加工。就是这么个玩意儿,竟然成了扬中的新地标。

城市的地标,号称城市的名片,它不只是简单的个大、显眼,而是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内涵、气质和精神,代表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北京的故宫、上海的外滩、南京的夫子庙等等的城市地标,无不体现了城市的特质。素有“长江小威尼斯”之称的江苏扬中,其形象难道就是一条肥硕的河豚?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所谓“地标”,不过是政府部门的面子工程罢了。为了这个能够申报吉尼斯纪录的面子工程,政府砸了7000万的人民币。如此奢侈,的确有违中央“八项规定”倡导的节俭之风。

但地方政府之所以敢在面子工程上下血本,除了政绩思想作怪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财政预算公开制度一直进展缓慢,政府部门花钱,很难受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公众更是缺乏必要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此状况下,地方政府也难以抑制拿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的面子和政绩贴金的冲动。

笔者想起英国的公务员曾忍受了18年硬厕纸的折磨,而政府不愿为其更换软厕纸的理由是:“为了帮纳税人省钱”。相形之下,拿7000万建河豚塔的扬中的官员会作何感想?虽然,完善我国的财政监督制度非一日之功,但地方政府并不能因此乱花百姓的钱,背着百姓为所欲为。应该看到的是,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始终秉承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政府部门亦有“为民造福”的服务宗旨。因此,地方政府理应扮演好人民的财富“管家”的角色,将百姓的每一分钱用在明处,用在实处。

  • 责任编辑:林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