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水果可以“瞎”,监管不能“瞎”

www.fjnet.cn?2013-09-24 16:00? 张楠之?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安徽省砀山县是海升、汇源分公司所在、江苏省丰县是安德利分公司所在、山东平邑县是汇源分公司所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果汁企业却都在收购“瞎果”——部分腐烂的水果。在占地甚广的砀山汇源,记者看到有运送瞎果的车辆时不时从砀山汇源的正门驶进,门口的绿化带周围也弥漫着阵阵酸臭。(9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散发着酸臭气味的“瞎果”,被运往了这么多知名的水果生产企业,让人揪心。当然,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件好事,因为,通过记者的调查,我们至少知道了,像汇源冰糖雪梨这样的饮料,其中确实含有水果的成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又是件让人生疑的坏事,因为,这些水果成分来自什么样的水果,我们却一无所知。它们出自品质完好的水果,还是出自“瞎果”,是出自“瞎果”完好的部分,还是出自“瞎果”腐烂的部分?厂家在生产时,有没有去除掉腐烂的部分?我们也一无所知。

通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看到的是“瞎果”被一车车地拉进果汁生产企业,然后迅速进入生产流水线。我们还看到,当地居民由于对“瞎果”流向和用途的了解,早已不再饮用这些企业出道的果汁饮料。我们还看到,“瞎果”收购季节,生产企业的安保系统格外紧张,但是,他们的重点防范对象却是记者。

凡此种种,更加深了人们的疑问:他们在防范什么?记者的到访意味着真相,那么,他们防范的就是真相。很多食品生产企业,为了消除消费者的疑虑,会通过向消费者和媒体开放的形式,增加公众对其生产过程的了解,以此打消疑虑。这些果汁生产企业的做法与此相反,是不是意味着,其所不想让外界知悉的真相,恰恰验证了公众的疑虑呢?

没有法律法规禁止企业收购“瞎果”,而且,企业收购“瞎果”,也并不意味着企业就会用水果腐烂的部分生产果汁。记者没有看到企业对“瞎果”的挑选过程,也未看到果汁生产的过程,所以,我们无从判断我们喝到的果汁里有水果腐烂的部分的成分。但是,如果消费者和媒体记者无法知晓其生产过程,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给公众一个权威的检查、检测之后的说法,如果企业不肯通过公开透明等方式向公众展示其生产过程,那么,任何人都有理由怀疑其所生产的果汁存在问题。

果子可以“瞎”,因为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瞎果”去除腐烂的部分之后,还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监管部门不能“瞎”,因为,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监管部门一旦“瞎”了,食品安全就无从谈起。所以,在这一事件中,监管部门绝不能缺位,否则,便是失职。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