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小升初“神题”也是潜规则

www.fjnet.cn?2013-05-30 08:27? 周潜之?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有这么几个题目要求猜出五个成语,第一道题是20除以3、第二道题是1除以100、第三道题是9寸加1寸等于1尺、第四道题12345609、第五道题是1、3、5、7、9。估计很多成年人都猜不出答案。最近,媒体报道了广东华师附小今年小升初的几道题目,不少公众看到后直呼“受不了”。

分析这些“神题”出现的原因,与当下的择校热不无关系。在义务教育阶段,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社会教育,本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现实是,我们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分配也极不均衡。加上家长“名校情结”等因素的存在,也让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有了更为强大的需求,“择校”似乎成为家长的必然选择。

“免试就近入学”的大原则很难被遵守,各种隐形和变相的考试层出不穷,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大有成为替代制度的趋势。显规则不被遵守,则潜规则必然肆行。再加上相关教育部门监管缺位,“拼爹”的“拼爹”,无爹可拼的就拼奥数、拼特长。最终,小升初一个个潜规则的“侧门”都变成洞开的“后门”。

公平的规则不被遵守,是包括“神题”“面试家长”等在内的小升初种种乱象的根源。而这种旁门左道的考试规则,必然会扭曲小学教育和学生学习心态。为了应对考试,不少的学生不管自己爱好不爱好,把大量课余时间用在学习钢琴和奥数上,特长倒是有了不少,但这种表面光鲜的背后,却可能是孝顺、仁爱等最基本做人素养的缺失。

因此,个别“神题”的出现虽然雷人,但作为开放题目的尝试,并无不可。但如果把它当成第二个奥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偏怪难”,就是教育的失败。而要防止小学“神题”泛滥,最根本的还是用铁的规则明确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让公正的招生程序得到彰显。

摘编自新华社5月29日电文/周潜之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