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新闻发言人沦为“家奴” 盖有大不得已之苦衷

www.fjnet.cn?2013-05-16 16:01? 王传合?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公开实名举报,国家能源局新闻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迅速否认,称此举报系造谣、污蔑,并宣称已经报警。但5个月之后,刘铁男因涉嫌严重违纪被立案调查。此前国家能源局新闻办负责人的回应,则被媒体指为家奴行径。(5月15日,潇湘晨报)

新闻发言人,原本是一个风光无限、令人羡慕的职业。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其从容淡定、机智灵活的非凡气度,让人敬佩。

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30年来,在为媒体提供有关的权威信息,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等方面发挥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人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迄今为止,新闻发言人制度从设计到实行还存在一些缺陷,尚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比如,在新闻发言人的选拔任用上,一些部门和单位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任用的往往是那些领导赏识或信得过、对领导毕恭毕敬、唯命是从的人。倘若不是这样,这个职位肯定干不长,后边还有人排队等着呢。试想,在权力无限的单位领导面前,你不按领导意图和旨意行事能行吗?所以,新闻发言人亦有其难言之隐。所谓的家奴行径,也是盖有大不得已之苦衷。

由此看来,说国家能源局新闻办负责人的回应是家奴行径,也确实是有欠公平、冤哉冤哉了。毕竟,目前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很难摆脱官员的“背景”。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坦言,新闻发言人是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也许最终还是服务于领导的,领导不认可,新闻发言人不好做。

因此,新闻发言人从制度设计到制度建设,从选拔任用到规范管理,都需要进行改革。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机制,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社会化迈进,进而发挥沟通政府与公众的桥梁作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求,。只有这样,新闻发言人才能不再沦为“家奴”,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府和部门代言人。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