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厦大门前奇招插队,管理别掉队

www.fjnet.cn?2013-05-02 10:28? 堂吉伟德?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五一小长假,很多外地游客来厦旅游,厦大也就成了“必去之地”。有些游客不愿意排队,于是就想出了各种“奇招”。“武”的索性从围墙翻入厦大,“文”的则在门口租起学生证来。(5月1日《海峡导报》)

如同一把锁,只能防小人而不防君子一样,厦大门口的插队奇招,其实也是个人素质的一张试纸。

与“中国式过马路”一样,景区内同样不乏“中国式插队”。先来后到,依次而进,这样的基本规则并不需要对谁作过多的解释,每个人几乎从小就会被灌输和要求。可一旦付诸实践,却是任意地突破与僭越,视规则于无物。在很多人看来,规则也是只是针对别人而言,自己方便则不管别人方不方便。

有些时候,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标准有些颠倒的环境中,某些人不是以耻为耻,而是以耻为荣。比如随地扔了垃圾,旁人提出来他便恶语相向,甚至暴力相向。在银行、车站、旅游景区,首先想到的不是排队而进,而是挖空心思投机钻营,以便摆脱规则的限制,成为“例外之人”。其结果便是公平被破坏,这样的恶习导致了群体性的效仿,人人跟风而上,结果处处受到限制,规则一乱便会深受其苦。

前几年,北京五万余中外志愿者引导市民文明排队,记者体验后发现,排队上下车,效率高三倍。心理专家认为,“作为公共场所下的行为个体,不管是排队的还是不排队的,每个人都能影响到整个环境。”当插队成为一种常态和共同意识之后,最终受损的是所有人的利益。

在大学门前玩“插队花招”,更具有了强烈的反衬效果。从外地游客闯红灯被罚,说“再也不到这儿来玩了”,再到厦大门前的“翻墙租证”,游客是不是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要知道,破坏自身一个人的形象还不要紧,关键是坏的“示范效应”让规则失范,这才是社会管理不能承受的负担。

游客的插队奇招也暴露出了景区管理上的漏洞,对此不能仅进行道德上的抒情,还应有补缺行动。“让插队者变得老实”是管理责任,也是社会治理的要求。要知道,坐视不道德者破坏规则而无动于衷,管理者同样要承受责任上的拷问。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