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面对灾难,需要“常识重建”

www.fjnet.cn?2013-04-25 15:07? 吕晓勋?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有序的应急举措,到专业的民间救援,再到理性的新闻报道,四川芦山地震后,无论是政府、媒体、社会还是个人,都展现出了“应灾理性”。

不过,也痛心地看到,仍有因缺少相关知识、能力而导致的混乱甚至伤亡。地震时,震感较强的成都、重庆都有居民跳楼受伤,“高楼跳伞逃生帝”、“地震云”的造谣微博吸引了众多眼球。在近几年国内外地震频发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从反面说明,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还需要普及更多常识。

天灾,因其巨大破坏力而引人关注。然而,也正因其突发、不常见和高危害,更要求平时做好防灾救灾常识普及工作。只有这样,面对灾害时才不会束手无策、手忙脚乱甚至盲目应对,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比如,四川芦山地震发生时,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提前28秒预警成都。及时、合理地用好这几十秒,既需要负责任、有水平的社会管理,也需要有常识、有效率的民众行为。如今,科技发展让第一时间发布预警成为可能,如何在公众中普及应急、自救和救援常识,或许还需进一步努力。

仍记得一部以地震为题材的电影中,房屋晃动,众人慌乱,男主角大喊:“小震不用逃,大震逃不了。”从灾害自救角度看,这句台词却值得商榷。“生命三角”救生法有效吗?应急包中要有什么?采用什么姿势自我保护?一句影响巨大的台词,如果能在电影宣传中配合相关说明,是不是在让观众心灵震撼的同时,也为未来应对相关情况积累常识?

中国人口规模大、社会结构复杂,年龄、地域、知识结构、获取信息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是普及应急常识的限制因素,也对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汶川地震中,“最牛校长”的学校无一伤亡,启示着日常工作中的防灾减灾教育。多组织相关演习,并配以自救和他救训练,把应急的科学常识切实地化为民众的日常行为,当下一次地震到来时,才能将损害降到最低。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不仅是地震,面对洪水、泥石流甚至是冰雹、沙尘等天气,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帮助他人,都是需要不断普及的知识。绷紧忧患意识之弦,筑牢科学常识之基,才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188bet体育_188比分直播-中国竞彩网备用推荐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188比分直播: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188比分直播: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