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骂奸商”更要“管好奸商”

www.fjnet.cn?2013-03-08 15:51? 邓海建?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浙江团进行小组审议。全国人大代表、海宁市华丰村书记朱张金拿出一袋花生米,数了10颗扔进玻璃杯,冷水一冲,整杯水都成了黑色。他说,这就是售价高达160元一斤的所谓健康黑皮花生。(3月7日《钱江晚报》)

“无商不奸”,这是中国的老话;文雅的说法叫“无利不起早”;更时髦点儿的说法,叫“逐利是市场经济的源动力”。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令奸商的作奸犯科手法插上了天花乱坠的“翅膀”。骂,当然该骂,怎么骂都不为过。就像会场上代表们说的,“明知有害还加毒品添加剂的人是在谋财害命,都是王八蛋,以前那些短斤缺两的奸商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好人!”

骂两句奸商,无非是过过嘴瘾。在“骂奸商”这回事上,顶多捍卫住的,也就是抽象的“底线”和“下限”。当然,骂是一种姿态,让我们记住了那句名言——“经济学回到它的起点,就是没有办法离开道德”。话听起来虽然有些矫情,翻译过来,恰是我们吁求不得的“血管里流淌的道德血液”。

然而,奸商的德行从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骂奸商”,更要“管好奸商”。

就譬如“健康黑皮花生”,原本就是普通花生,添加剂勾兑而成。“奸商”使用的违禁添加剂中,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染色剂和重金属成分。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者,“毒品添加剂”哪里来的呢?如果添加剂本身就违法,那么,怎么添加都是谋财害命,这样的添加剂为何能在市场流通?二者,使用非法添加剂的“健康黑皮花生”,一杯清水就能证伪其清白,那么,这样的“商品”又是如何定出160元一斤的市场价格、又怎么会在一些高档宾馆、酒店冠冕堂皇出售呢?三者,就算出厂环节、流通环节“全线失守”,那么,面对这种消费者轻易就能戳穿的猫腻,后续市场监管部门为何总是“后知后觉”、乃至“不知不觉”?

奸商无底线,某种意义上说,恰恰是监管无下限。制度有了、法律有了、行政构架有了,缺的,恐怕也恰恰是成龙最近炮轰的“执法不严”问题。“骂奸商”,更要“管好奸商”,多一份作为、多一份责任,民众才会少一些跳脚的牢骚。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