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高速免费的改革考量

www.fjnet.cn?2013-02-18 08:38? 范正伟?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看到“免费诉求”背后的“高收费、乱收费质疑”,沿着法治轨道和市场逻辑,我们才能真正读懂民意。

2月16日零时,随着各高速公路收费栏杆的缓缓落下,首个春节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告一段落。继去年中秋国庆后,这一政策通过了第二次大考。

据报道,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全国收费公路(海南、西藏除外),累计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费39.32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海南、西藏除外)免收38.13亿元。

如何看待这一免费成绩单?有人认为这是合理的惠民政策,也有人担心这笔钱最终由谁来支付?如果说,不发卡抬杆放行等改进措施,有效纾解了“高速变龟速”的焦虑;那么对免费成绩单的考量,则面临着民意与法律的双重检验。

免费政策,公众为何拍手称快

尽管有“超级堵车”的尴尬,“绿色出行”的反思,经济规律的质疑,甚至法律依据的诘问,高速免费依然赢得了公众激赏。

一个“免”字,之所以能切中大多数人的要害,原因就在于,人们平时忍受了太多高速收费的“贵”与“乱”。无论是一些地方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费,还是高速收费的流向不透明,抑或是“道路通车,厅长落马”等腐败现象,无不增加着人们对收费的抵触情绪。

因此,在“印钞机”、“提款机”、“摇钱树”等抱怨声中,在高速公路收费改革依然久推难动之时,高速公路节假日免费政策,就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矫正正义”,也成为人们寄望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应该说,在高速收费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公众对“免费”欢呼有着充分的“现实逻辑”。

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民意,在高速公路全部免费尚不现实的条件下,选择节假日免费,就成为回应民意的稳妥选择。自节假日高速免费政策推行之后,从不发卡抬杆放行,到合理设置专用免费通道,再到及时通报路况信息,免费政策的实施不断成熟,政府和公众也逐渐习以为常。

然而,在公众拍手称快后,政府又该如何立足当下、思之长远,承载起公众更多期待,促进高速公路健康发展?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