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贴假通知骗个人信息戳中法律"软肋"

www.fjnet.cn?2012-10-25 22:37? 温国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2日,金山不少小区的居民都看到了贴在房门上的“通知”,上面白纸黑字写着可以返还部分燃气初装费,要求业主将房屋位置等信息发送到一个手机号码上。细心的网友查询之后发现,该手机号码竟是麦田房产一中介人员的。“怪不得总是接到各种询问是否买房卖房的电话。”不少业主知道此情况后异常气愤,指责房地产中介骗取个人信息。(10月24日《福州日报》)

但是,相对于房产中介员工用这样拙劣的小把戏骗取个人信息、滥用个人信息,更让市民郁闷的是,并没有相关法律能够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这已经成为一个让社会不能不重视的尴尬现实。

坊间关于加强公民信息保护立法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有代表委员提出要尽快制定《公民信息保护法》,但时至今日,依然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措施来震慑,市民的口水不仅无助于让某些心怀不轨者吸取教训,相反会暴露了公民信息保护的软肋,刺激更多类似行为的出现。

制定《公民信息保护法》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如果法律始终躲在后台,这样的行为就不会是最后一次,公民的个人信息也就永远不会有安全感。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