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信息改变世界

www.fjnet.cn?2012-08-07 11:17? 付小为?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32亿,占整体网民的45.1%,占青少年总体的64.4%。其中,未成年网民占青少年网民总体的一半以上,达55.9%。未成年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首次超过台式电脑,达73.0%,规模达9441万人。

如果说在此之前,手机作为未来信息终端的观点,还只是基于技术趋势的展望,那么眼前的这组以青少年为调查对象的数据,则给了技术“假设”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

网络的普及程度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网络早已不止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与网络共同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某种程度上,网络已然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相应地,便携性成了现代人选择电子产品的优先考量,于是,电子产品需要完成从生活化向身体化的转向。以手机为代表的手持设备的兴起,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网络掌上化可能带来的改变不容小觑,可以说,它是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电子产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震撼性变革。

手持首先意味着尺寸的变化。一方面,为了承载更多综合性功能,智能手机正在一点点突破传统手机的尺寸界线;另一方面,便携和手握要求又意味着某种限制,进而,相关硬件尺寸会发生与之匹配的变化。

尺寸同时作用于技术上。在目前网络通讯速度的条件下,手机及其他便携电子设备的应用程序大小,普遍远低于传统台式机程序。小型化软件日益主导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产业繁荣之下,反而可能是编写程序的软件企业的分散化、微小化,至少程序员独立信息写作的空间和可能性都在扩展。

以屏幕为界,信息内容传递上的变化也是显著的。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要充分考虑尺寸因素。信息接收者上下或左右滑动屏幕的次数,将进一步加深阅读与浏览、深阅读与浅阅读的分野。

进入手机终端时代,台式电脑前“正襟危坐”的身体姿态,以及前电子产品时期的价格门槛都不复存在,产品的易获得性让大部分人都具备了参与“信息行动”的物质条件。一个人可以即时地进入信息现场,并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的记录和发布,不受拘束地实践其与信息相关的行动力和反应力。信息不对称所致的信息鸿沟在缩小,信息的平等化势不可当。

社会运作要与这种全新的信息环境相适应,全方位的调整随之发生。例如,压制或阻碍信息流通的公共管理方式将越来越行不通;商业、娱乐、社交的网络化,一定程度上也会重新定义“隐私权”。

我们再不能以生活用品来看待手机。购买一个更新的信息终端,这种购买行为不仅满足了个人欲望,它其实也在加速一个全新而不可预知的时代的到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