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重奖四星酒店充满非理性招商冲动

www.fjnet.cn?2012-07-30 16:35?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投资者建酒店是做生意,政府却要从财政上奖励1500万元给酒店。”安徽省太和县最近公示的一则奖励信息有点让人看不懂。太和县商务局有关人员日前表示,奖励是按县政府文件执行的。这样做为了吸引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此次有酒店被评为四星级,政府进行奖励只是兑现承诺。目前公示已经结束,下一步将着手奖励。(7月29日《京华时报》)

按照太和县商务局的说法,该县有关文件规定,在太和县投资建第一家五星级大酒店,政府奖励2000万元,四星级大酒店则奖励1500万元。此次晶宫酒店被评为四星级,政府进行奖励只是兑现承诺。

平心而论,对于经济并不发达、急需招商引资的太和县来说,有酒店荣登四星级旅游酒店的宝座,确实不算小事。也不可否认,政府需要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利税,提供就业岗位,官员需要招商引资增加GDP,创造政绩,政府重视招商引资并没有错。但是政府的职责在于依法行政,政府重视招商引资不能突破权力边界,不能违背市场游戏规则。虽说政府早前就此出台了文件规定,但是财政的归财政,市场的归市场。如何经营是酒店自己的事,政府要做的就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不到酒店吃拿卡要。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的需要,动用大笔财政资金重奖酒店,违背了纳税人利益与公共财政政策,其合理性合法性值得追问。要我说,政府与其重奖四星级酒店,还不如对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民众体现更多责任担当,切实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其实,四星级酒店并非招商引资的通行证,仅靠一家四星级酒店就能招来商、引来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吗?我看没那么简单。商人具备基本的经济理性,他们选择投资地点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投资能否获得理想的回报,当地有没有适应投资产业发展的自然环境、治安环境、用工环境和交通环境等,当地职能部门是否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而不会仅仅因为当地具备四星级酒店的接待条件就拍脑袋决策,轻易在此投资设厂,拿钱打水漂。令人担忧的是,如果四星级酒店没能成为招商引资的丹书铁券,公仆们成了四星级酒店的常客,岂不会助长公款吃喝风气,增加三公消费支出,让民生利益雪上加霜?

不仅是太和县对招商引资饥渴难耐,为了引资需要一掷千金重奖星级酒店、全民招商俨然成了许多地方“公开的秘密”。手头的例子就不少:山西省长治市承诺投资商亏损政府“包赔”;江苏沭阳规定,未完成招商任务的官员被降格为代理职务;湖北大冶官员请来500强老板考察可获万元奖励;合肥市规定优秀招商者直接提拔为副县级干部;安徽怀宁县对重点招商企业挂牌保护,非经县委县政府同意,职能部门不能检查;黑龙江肇东市政府以不办生鲜乳许可证等证件要挟奶农,出动警车低价为招商引资企业抢奶源。还有的地方招商招来的是污染企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一段时间以来,民众血铅中毒、镉中毒,癌症村的报道更是以放大状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在政绩驱动下,一些地方患上了政绩饥渴症,非理性招商冲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科学发展并非只有招商引资一条路。某些地方只见政绩不见民生,为了招商引资不惜滥用权力,乱花财政资金,无疑不可取。但是要改变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招商怪现象,单纯指望地方政府坚守权力边界,不慷财政之慨,淡化招商政绩并不现实。在我看来,关键要借助科学发展观的力量,创新政绩评价体系,完善招商制度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改变以招商论英雄的官场风气。并全面清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的滥权“土政策”,加大地方政府与官员的违规成本,增加官员的政绩风险,构建正确的权力伦理,避免招商怪现象蔓延,伤害民生利益,透支发展后劲,逐步还原招商引资的本来面目。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