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短信普法”引发的深层次思考

www.fjnet.cn?2012-06-14 09:44? 徐  娟?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依托南京移动、电信、联通分公司的短信平台,首次向南京地区所有手机用户发送2012年普法公益短信。该普法公益短信发送工作将持续至2015年末,每年对南京地区所有手机用户集中发送不少于两次的普法公益短信,以实现每年发送普法公益短信1600万人次,确保实现城镇普法知晓率95%的目标。(6月13日《人民日报》)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六五”普法的第二年。普法教育历经26年,成绩有目共睹。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案例,不断提醒我们对普法宣传教育的成果不能估计过高,普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去年,某地一初中学生因一些琐事,纠结几名同学将被害人捅死。公安审讯中,他们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笔录完毕后竟若无其事的问:“我们可以回家了吗”,可笑之余令人痛心疾首,更引发了公众对普法方式的反思。

提到普法,人们头脑中往往有几种印象:或上大课、满堂灌、照本宣科的讲法,讲解者口干舌燥,旁听者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法者的兴趣;或拉横幅、贴标语、出宣传栏、设宣传台进行普法,实际效果很有限;或为了迎接检查验收,事先发给标准答案,然后进行一次有“规模”的普法考试,等等。这些重表面轻实效的做法,既达不到普法教育的目的,又败坏了工作作风,更是劳民伤财之举。

当前,网络、短信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以其快速、直观、容量大、覆盖广的特点,越来越凸显在普法教育中的优势。这次南京市将普法宣传与手机短信平台相结合,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是做好新形势下普法宣传的有益尝试。与传统普法形式显著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暴风骤雨和一蹴而就,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漫长过程;不再是循规蹈矩、单调乏味,而是喜闻乐见、丰富多彩;不再是走过场、讲形式,而是重实效、重运用;不再是仅仅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而是全社会的合力之举。这种长流水、不断线的宣传方式,更容易使普法教育入耳入脑,起到潜移默化和点滴渗透的效果。

去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在审议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草案)》议案时,不少委员就提出,“六五”普法“要创新形式,不走过场”,发出“不考虑效果的普法将是缘木求鱼”的诤诤告诫。南京市的“短信普法”创新之举,不仅仅给各地以有益的启示,更应当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如何把形式化、固定化的普法宣传教育做得更活一些、更实一些?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