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后悔上《舌尖》,诉出多少文化哀伤?

www.fjnet.cn?2012-06-13 15:43? 郭杨阳?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间约14平方米的商铺,在《舌尖上的中国》露下脸后,租金猛涨逾八成。南都5月25日《舌尖上的中国,哪样是你的心头好》曾报道,位于广州和平西路8号的竹园竹升面店遭遇租金上涨难题。昨日,南都再次走访时,该店负责人李世林称,“本月18日,将关门谢客。”(6月12日《南方都市报》)

彼时语境下,“舌尖上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这档生发于舌尖,并迅速裹挟了“食品”甚至“爱国”等多种元素的电视节目,俨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作为这种文化现象的一部分,“舌尖上的面店”想必结结实实地火了一把吧?可惜,我们猜中了这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局。

在眼球经济时代,“舌尖上的面店”因为关注而红火,又因为红火而遭遇租金上涨、被迫关门的厄运,这实在是一种尴尬——我们常说“围观改变XX”,本来以为围观可以改变当前食物的面目,却不曾想,围观带来了这样的改变。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觅得这么一个美好之所在。却最终因为大受推崇的美好而衍生出危机,这实在令人感到莫大的惋惜——“好景”何止“不常在”?

惋惜之外是无奈——这间面店的命运,又何尝不具有很大的必然性?物欲浪潮里,经济利益成为一些人的终极追求,“见钱眼开”或“见钱眼红”成为最流行的经世哲学,只要能从相关利益主体身上取得甜头,哪还管舆论谴责、道德批判?只管伸长手抓来就是——这是物欲领地侵袭精神世界的表现,又何尝不是道德、文化力量式微的表现?连如此繁盛的文化现象,都败退于市场买卖规则,文化赋予事物的美好,其生命力可见一斑。类似的例子并不鲜见,“保护性拆除”尚令人心悸。

事实上,店面租金数额是房东与租客共同商讨的结果,即使前者要价高昂,逼得后者不得不关张大吉,你也只能说这种做法“不合理”,却并没有更刚性的制度依据来纾解内心的不愿与惋惜。但是,诸如“舌尖上的XX”这样的美好事物,在聚焦起一个时代的向往的同时,难道不应该被超脱物欲的,精神上的集体共识所守护吗?错的可能不仅仅是面店背后的那个房东,还有这个时代的精神文化处境。

至此,只能祈愿“舌尖上的面店”尽快找到一方更安宁的天地,延续那份超脱食物的,文化性的美好。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