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时政观察 > 正文

阔绰人大代表之家与孱弱公众话语权

www.fjnet.cn?2012-06-01 09:53? 王传涛?来源:千龙网 我来说两句

广州拟将现人大办公楼主楼附近一建筑拆除,重建一栋结构类似的建筑,名为“人大代表之家”。该项目主要用于开会和停车,其中,室内装修工程预计投资1380.44万元,智能化系统工程2251万元,园林绿化工程30万元,其他工程5860.4万元,预计总投资9521.80万元,全部由广州市统筹资金安排解决。(《南方日报》5月30日)

“人大代表之家”,听起来,这个名字很温馨。事实也确实如此,近亿元的投资计划,配以奢华的装饰与智能化系统工程,令许多星级酒店望尘莫及。客观来说,人大代表们有时候确实需要一个讨论公共事务的固定场所,需要足够好的硬件设施来发挥权力机关的民主作用。可以说,修建“人大代表之家”也是一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对于人大代表和民意的尊重。

但是,这个场所的奢华和“民意”很不合拍。其一,只要涉及政府花钱,都必须要问这样一个问题——这笔钱出自哪里?如果是政府出钱,有没有经过人大部门的审核并批准预算?经过了人大部门的预算,有没有征得广大纳税人的同意?其二,政府花钱,应该一切从简,尤其作为人大部门这样的民意机关,更应该要注意简朴为上,如其不然,这就可以视为是人大部门对自己的权力自肥。如果有违以上这两个问题,“人大代表之家”的修建就失去了起码的正当性。更严肃的问题在于,有了这个“人大代表之家”之后,人大制度就能够走向完美吗?这是硬件的问题,还是软件的问题?

与奢华的“人大代表之家”形成对比的是,孱弱的公众话语权。近些年来,民意“被代表”的现象不缺乏代表案例。而且,近乎每一年,无论是全国“两会”,还是地方“两会”,都从来不缺少“雷人提案”和“雷人语录”。显然,如何让人大代表走到工厂车场、走到棚户区、走到田间乡野、走进菜市场去倾听民意和民声,是摆在众多人大代表面前的重要课题,而不是给他们建一个豪华的会议中心,让他们在这里空谈国是。

除此之外,现在的许多人大代表也存在许多自身问题。出事之后,我们很容易听到“我是人大代表”的嚣张怒吼,也经常从报纸和电视上看到“花多少钱可以成为人大代表”的传说。“粤北首富”朱思宜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上上下下打点花1000多万元的事情报道之后,无论读者出离愤怒。这些事情,都在严重损耗着人大代表和人大部门的社会公信力。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社会底层群体在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太少。今年全国“两会”上,仅有胡小燕等三名农民工身份的全国人大代表。3月8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农民工代表人数要比上届有较大幅度增加,党政领导干部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降低”的决议,毫无疑问,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但是,农民工代表人数增加距离提升弱势群体的话语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言以蔽之,修建奢华的“人大代表之家”,不能解决诸上问题。相反,还可能会让人大代表距离真正的民生越走越远。不客气地说,“人大代表之家”只是一个面子工程。这样的面子工程还是不修为好。

  • 责任编辑: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