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不必对政府公文使用淘宝体那么纠结

www.fjnet.cn?2012-05-31 10:47? 于文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5月29日公布《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对政府部门使用淘宝体发布公文或公告等严肃文件表示批评,称官方语言不应过于随意。(5月30日《北京日报》)

政府公文即政府部门所使用的文件,政府部门繁多,性质不同,所使用的公文种类也不相同,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格式界定。事实上,迄今为止,对什么是政府公文的标准文体格式,国家并无具有法律性质的规定,还是那句话,只要法律不禁止就允许多样化。

政府公文的文体属于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在政府公文文体的使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公认的格式,用什么样的文体不能不考虑这一因素。拿能否使用淘宝体撰写公文来讲,党政机关的重大会议报告、决议、重要领导讲话稿、党报的社论等需要庄重的文体,使用淘宝体就有些不合时宜,弄不好就会搞笑。

然而,我们也用不着束手束脚,不敢越来雷池一步,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为了让公文深入人心,胆子不妨大一些,突破一些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毛泽东在一些重要场合的讲话生动活泼、风趣幽默,老百姓喜闻乐见,若按一些政府公文的格式规矩,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强调党政机关亲民,政府公文放下身段,适当地使用一些类似淘宝体的文体措词,会让百姓感觉很亲切,也是亲民的表现。

事实上,所谓文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相互融合的,这是一个自我丰富的过程,如,“给力”,这个词在传统的文体中是没有的,但它现在普遍出现在很严肃的党报报道中。无论什么文体、什么流行新词,其存在与流行都有其现实的必然性与客观性,不是谁愿意不愿意使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在某种程度上,“淘宝体”的出现与流行具有群众性,具有生命力。还要看到,无论什么文体、什么流行新词,既能存在并流行,也能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人的语言中冒出了594条新词语,在造热词的同时,往年出现的许多新词语已经消失,2006年至2010年出现的2977条年度新词中,仅有41%留存了下来,34%的新词很快就从人们的口中、笔下消失。这个事实就很说明问题。

如此说来,我们不可不必对政府公文使用淘宝体心里那么纠结,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