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用“五粮液”命名机场给命名经济带来思考

www.fjnet.cn?2012-05-25 10:07? 于文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5月24日《华西都市报》报道:四川宜宾将新建的宜宾机场更名为“宜宾五粮液机场”,宜宾五粮液机场是全国首个以企业命名的机场,迁建工作将力争在今年内动工。

宜宾用“五粮液”命名机场,是可以理解的,“五粮液”驰名天下,已经超越了宜宾的地界,在某种程度上,“五粮液”不仅是中国的“五粮液”,也是世界的“五粮液”。用“五粮液”命名机场,打的是命名经济牌,将吸引全球的目光,拉动宜宾经济的发展,实现多赢。

打命名经济牌,在国外,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我们是个新事物,我们是稚嫩的新手,不善于打,甚至不太敢打,往往用“过气”了的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由此便不难理解此事件何以引发热议了。随着我们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我们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当有宽容的心态,豁达的胸襟,不必动不动大呼小叫,大惊小怪,这才是明智的。

当然,打命名经济牌,也不能头脑发热,胡打瞎打,应头脑冷静,深入研究一些问题。

命名尤其是改地名,具有严肃性,不能像换衣服那样经常改动。特别是那些著名的旅游城市,某些名称、称谓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在国内外游客心目中形成了一致认同的“定位”,若频频随意地改名,会造成历史传承的迷失,让海内外游客打不到北。改地名,要体现地方经济文化的特色与传承,符合当地风土习俗,应具有历史的恒定性,要得到当地及国内的普遍认可。要符合法律法规,符合惯例。因而,打命名经济牌,要有法治意识,要研究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国内外的惯例,广泛征求国内权威专家及当地百姓们的意见。拿宜宾用“五粮液”命名机场这件事来说,中国政法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航空法律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张起淮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则称,宜宾将新机场命名为五粮液机场的做法既违规,也违反惯例。据张起淮介绍,机场按照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起名,不管是民用机场还是军用机场,都沿用这个惯例,而且有相关规定。显然,用企业命名机场,涉及到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且经过行政许可程序报国务院政府部门批准,这是耐人寻味的。

用知名企业的品牌命名,还要认真研究企业的生存发展周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生死死,对企业可谓家常便饭。知名企业也不可能长命百岁,夭折是可能发生的事;知名企业的产品也是新陈代谢、不断升级换代的。倘若企业“关门”倒闭了,其产品又升级换代了,怎么办?是否需要改名?岂不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对那些具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性质的大型基础设施、建筑等,不宜用知名企业的某些品牌来命名。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