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政府早餐工程缘何难“功成”?

www.fjnet.cn?2012-05-22 15:05?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住的离单位有10多里路,加上路上又堵,平时根本没时间在家里做早餐。多亏附近还有一个政府早餐工程的餐车,每天买俩包子和一杯八宝粥能对付一下。可不久前,早餐车却不见了。”家住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东明路司家庄的李文耀抱怨说。被公众寄予厚望的郑州放心早餐工程实施15年来,已遭受5次“挫败”。近日,郑州市再次启动早餐示范店建设工作,计划今年10月底在市内五区建设20家以上高标准的早餐示范店。(据2012年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是人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无论是学习还是锻炼,都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吃也是一样,早餐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是极为重要的。搞好城市早餐供应,是民生大事,利民之举。国家商务部官员曾经明确表示,要尽快让百姓吃上卫生、营养、方便、快捷的绿色早餐。

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一边是市民对放心早餐的企盼,一边是放心早餐经营者惨淡经营——“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轰轰烈烈开头,无声无息结束。曾经红红火火的郑州市第5次早餐工程惨淡收场,而已正式启动的第6次早餐工程能否走出以往的困境,市民将拭目以待。

可以说,早餐工程的尴尬决不仅是郑州市所特有,全国其他城市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就在笔者所在的城市,截止目前已记不清搞了多少有关早餐的政府工程,最后的一个叫作“绿色早餐工程”,可惜才绿了半年多就黄了。这让许多早晨忙于赶路上班的人,每天一睁眼就为早饭而纠结,要么索性不吃早饭,要么到路边摊糊弄一口。那么,备受市民青睐的早餐工程为什么总是陷入经营惨淡呢?

据我观察,导致一些城市早餐工程惨淡经营,纷纷倒闭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管得太多、管得太死。毫不客气地说,许多城市的冠之以各种名目的早餐工程,实质上就是“官办”而非“民营”,是高投入、大制作的企业化集约经营模式将早餐工程推向死胡同。2009年6月,郑州市提出:3年内对实行集中生产、统一配送、连锁经营的10家大型早餐经营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企业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经营网点达到140个、早餐供应达到80%的,经验收合格给予50万元奖励;重点培育3至5家早餐经营龙头企业,促进早餐业向规模经营、规范经营方向发展。而在笔者所在的城市则明确要求,绿色早餐工程要做到统一标识、统一时间、统一价格、统一服装、统一配送、统一管理,发展早餐“正规军”。

显而易见,政府对于早餐网点建设要求过高,必然增加经营者的投入,进而抬升早餐的价格,反过来一定会把众多消费者推到价位较低的无照经营摊点和非法“路边摊”、“马路餐桌”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其实,我们对早餐就有三个要求,便宜实惠、热热呼呼、安全卫生。”可见,让大家花上两到五元钱,在干净卫生的环境里吃顿安全的早餐才是最迫切现实的问题,政府管理工作应该围绕这个原点来作为。

在一座城市里,受人们工作节奏和生活规律的影响,早餐供应会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特征。说到底,早餐做的是小本薄利买卖,应该以建设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品种多样、质优价廉、卫生放心、环境优美的早餐服务体系为目标。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早餐应由市场主导发展,放手由市场之手来调节,特别是应禁忌政府通过工程式的运动进行推动,也没有必要用钱补贴若干大企业,而应是在管理规范上下气力,加强网点布局、卫生和质量监管,保障食品安全,净化经营环境,让早餐自主发展壮大。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