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对定西洪雹灾害的三重追问

www.fjnet.cn?2012-05-16 16:59?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悉,5月10日甘肃发生的雹洪灾害已造成该省定西市岷县、漳县53人遇难,18人失踪。其中,截至14日16时,造成岷县45人遇难,14人失踪,114人受伤住院治疗,全县35.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造成漳县8人遇难,4人失踪。(据2012年5月16日《新京报》)

“每一场天灾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人祸”,这话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发生的这次雹洪灾害中,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据了解,大部分灾区当日降雨量仅为30毫米。通常,日降雨量为25-49.9毫米为大雨,而这场并不算是太大的冰雹大雨为何造成如此重大的人员伤亡?答曰:人为埋下巨大隐患,雹洪将之促成现实。持续关注事件报道,我心存三个疑问:

河床被挤占,监管部门为何视而不见?据村民介绍,早在1988年茶埠镇大竜村的八成房屋就曾被洪水冲走,20多名村民遇难,教训可谓惨重。事隔24年悲剧再次上演。此次下泄的河水沿着长约20公里的岷县纳纳河沟,袭击了5个乡镇10多个村,硬生生从成片房屋中拱出一条道儿,所到之处建筑被夷为平地。在禾驮乡,近1公里宽的沟道内全部受到冲击,但地势高的居民没受影响。看来,“问题就出在挤占河床上。”由于多数年份纳纳河河水不到1米宽,当地人不忍看着宽阔的河床“浪费”,就在河床上建房种粮。突如其来的洪水下泄无道,自然要“夺路而逃”。可见,村民在河道上建房种粮的隐患巨大,且与法与理与情都不容,而禾驮乡政府所在地距河道仅三四十米,对自己眼皮底下发生的挤占河道行为,他们为什么就不管不问呢?

防洪重点沟道,为什么无堤无防?岷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受大陆性气团、副热带暖湿气团的交替影响和地形对大气抬升的作用,降雨量多,年平均降水量596.5毫米。然而,当地水利设施很落后,纳纳河流到禾驮乡,几乎看不到明显的河道。该河的两条支流在蒲麻乡砖塔寨村前交汇,防洪形势严峻,可防洪设施却无从谈起。灾后,一些干部群众认为,如果河道畅通,河堤坚固,很多村子或许能逃过这次山洪。“因为河道久未疏通,大部分地方有河无堤,部分河床比房子地面还高,大量房屋直接暴露在洪水冲击下,基本上没有防洪能力。”近年来,各级对农村基础水利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加大,而像纳纳河沟这样的重点沟道,堤防工程为什么就没有被重视起来呢?

遇难人员多,果真是预警时间短?“此次雹洪灾害中人员遇难多,主要是因为没有来得及撤离。”当地部分乡镇干部和村民如是说。这次雹洪灾害的预警信息是在灾害发生前2小时左右才发出的。当地部分乡镇干部和村民表示,山区气象信息要传达到农户,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预警发布太晚,必然造成过多的人员伤亡。然而,同样在岷县灾区,5月10日,禾驮村干部后治忠看到天气异常,马上拿出平时召集村民开会的铜锣,通知大家逃离,救了全村人的性命。土办法派上了大用场。这说明,“山区气象预警不能单纯依赖高科技,关键要想方设法传到各家各户”,面对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麻木,即使用再高超的技术设备仍将无可奈何。一些乡村遇难人员多,恐怕主要原因还是乡村干部心系百姓生命安危的责任心和村民自身防灾减灾意识的匮乏。

还是那句话,“灾害无情人有情”。其实,真正比天灾更可怕的则是藐视灾害与人情冷漠。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