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报亭“报停”,“报童”要的不是“怜悯”

www.fjnet.cn?2012-04-26 11:19? 匐  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河南省郑州市向街头路边存在多年的报刊亭“开刀”,令其“退路进店”,引发关注。报亭经营者提出利益受损,政府行为应当事先举行听证会,也有市民担心今后买报不便。(来源:4月25日《人民日报》)

郑州市一纸文件端掉421个报亭,无疑是端掉了421个家庭的“饭碗”,虽然政府对自动拆除的商户,给予每户3万元的补偿,提供“一亭一岗”就业补偿,可从环卫工、计划生育协管员、暂住人口协管员、巡防队员4个岗位中任选其一,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享受低保,负责为商户提供店面房源。但这些善后机制是冰冷政策的弥补,是强权劝退的后手,透露出的是施舍、恩赐和怜悯。

虽然“报童”们的收入较低,但足可以自给自足、养家糊口,且不受年龄限制,“退休”后仍可继续经营。而这些善后机制,灵活性岗位受年龄限制较大,只可解决眼前困境;“退路进店”几乎不可能,小本经营哪有本钱“进店”;吃国家低保,既无好名声,又无好保障。这些善后机制,看似“优惠”,实则“亏本”,亏的421个“报童”。

报亭是违章建筑,听起来似“天方夜谭”,任何一个文明的国度,都在街上找得着报亭,咋在郑州就成了“违章建筑”呢?即使是违章建筑,难道就不可退、不可移、不可搬吗,非得来个“一锅端”,让其灭绝于历史长河。哪怕要“一锅端”,事前难道就不可以听听“报童”的意见、与“报童”们商量商量,而是用强权整个“生米煮成熟饭”后,才一厢情愿地抛出个“安置措施”。

报亭“报停”,这个决策从笼到执行,洋溢着权力的“高昂”,彰显着政府的“强大”。没有一丝尊重可言,毫无丁点协商余地,反正我给你开出了“优惠”的安置措施,结果只有一个:拆也得拆,不拆也得拆。

“报童”也是公民,需要的是国民待遇,而不是怜悯性的施舍。故,让报亭“报停”,最好还是先“叫停”,待放下身段征求“报童”们的意见后“下刀”,也耽误不了几天时间。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