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离谱价格背后呼唤政府伸出“有形的手”

www.fjnet.cn?2012-03-20 08:36? 范  帆?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期,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市民突然发现,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突然价格高涨,一些市民反映花10元钱仅能买到两根大葱。涨价后大葱的风头甚至盖过肉禽和鸡蛋,一度成为餐桌上的“主菜”。(据3月18日 《济南日报》)

没完没了的“姜你军”、“向钱葱”,让老百姓们在买这些配菜之前都要好好算计一番价格了,在“什么都在涨唯有工资不涨”的今天,大家心中对于物价的那根弦又紧了一下。联想到之前网民们纷纷晒出自己城市的十元钱购买力,民众的诉求实则是对政府长期以来对于稳定物价工作的不买账。

大葱的价格居高不下,但是种植大葱的农户每公斤只能赚到4毛钱。这其中尽管有种植面积减少和天气原因导致产量下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原因,但也少不了层层加价的中间经销商的推波助澜。虽然此类农产品并非是生活必需品,民众对大葱涨价事件也没有太过于紧张,但这仍然应当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指不定下一次的涨价又轮到谁的头上了呢?

纵观大葱的种植到销售的整个链条,最受伤的是辛苦耕耘的农民和在链条终端的消费者。如此畸形的链条直接折射出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失位,如果政府能够落实“农超对接”等相关政策措施,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适当减少流通环节,最终流入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是不是不会如现在般高得离谱呢?

专家还表示很多时候大家都处于一种盲目跟风状态。一看价格很好次年就多种,行情不好就立刻减少种植面积,这也是造成“菜贱伤农”到“菜贵伤民”的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农民种植农产品盲目根据过时的价格进行主观判断,缺乏市场信息的正确指导,这也需要政府站出来,完善信息网络,及时为农民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如此一来,辛苦耕耘的农民们也不会在产品上市的时候望着过高或者过低的价格干瞪眼。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