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4%”阳光下的杞人之忧

www.fjnet.cn?2012-03-09 16:39? 朱永杰?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至此,“4%”梦圆了,尽管用了20年。

有人计算了“4%”有多少真金白银。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在2012年预期增速设为7.5%情况下,2012年财政性教育投入预计将超过两万亿元。也是在2011年,财政收入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20%,规模在9万亿元,如果算上预算外那一块儿,数字还要高一些。

这两万多亿元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已经占到了全部收入的五分之一。就这,对于教育投入来说,跟发达国家还不能比,仅仅是温饱而已。多年来,这块投入一直徘徊在3%左右,高高低低,距离4%总有不小的差距。一年一年,教育欠账越来越多,要是细算算,就是个天文数字了。从1993年至今,那一年的孩子就要读大学了,可是还没被“4%”的阳光温暖的照耀过。

时光飞逝不再来。终于,“4%”就要实现了,弹冠相庆并不为过,毕竟“教育苦、苦教育”这种民生感受要变变了;但是,由于教育积弊太深矛盾太多,比如过度行政化、教育资源严重不均衡、师生素质大面积下滑等,这个“4%”是否“物尽其用”“物有所值”真的让你我喜一下,还真是需要生出杞人之忧的。

一、过度行政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让多年以来小于4%的教育投入用到刀刃上。教育的官僚化不光扼杀了教育家诞生的摇篮,还以众多的“空降”校长为代表,把校园弄得乌烟瘴气。这种拿着教育当饭碗当钱罐当筹码的管理格局,无论钱多钱少,都不够败家子们肆意挥霍恶意玷污。官僚之下无教育,这已被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所以,要让“4%”的阳光普照师生,祛除教育过度行政化就是当务之急。

二、当前泛滥成灾的择校现象早已令人深恶痛绝,这背后就是教育资源极度不均衡的症结。多年以来,教育政绩基本都热衷于“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结果,教育发展是优者更优差者更差,肥者更肥瘦者更瘦。城区如此,乡村更甚。一刀切的撤校并点催生出校车怪胎。乡村教育空壳化,危机重重。所以,盼望着“4%”的教育投入多些“雪中送炭”少些“锦上添花”。

三、不争的事实是,以大学扩招为代表,师生整体素质在下降,表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实际是自身素质不高,这种危机里就有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长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4%的因素。年复一年,造成了优秀高考生不愿读师范,继而教师素质欠佳导致学生素质下降的不良局面。由此,寄望于自“4%”梦圆起,能够让教育富起来,教师光鲜起来,教育希望亮起来。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