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三好学生该取消的不是名号而是特权

www.fjnet.cn?2012-03-05 16:02? 金  真?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据《南方都市报》3月4日报道,“三好学生”该停止评选吗?这个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引起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发起提案,建议中小学校停止评选“三好学生”。 对于沈鹏和詹国枢的此提案,网络舆论几乎呈现一边倒的支持意见,有专家学者表示,三好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有违教育公平,应该停止;但有教育界代表则表示,评选三好生符合儿童阶段的鼓励需要,只需改进即可,无需废止。

“三好学生”的评选由来已久,最早是在1982年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公布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并规定了“三好”的标准。最初评选出来的那些“三好学生”确实都是一些非常优秀、出类拔萃、让其他学生尊重的好生,但随着时间的久远,“三好学生”的制度似乎越来越开始走样、变味。

笔者认为,好学生固然需要得到鼓励,公开的表扬、甚至给予“三好学生”的荣誉也并不过分,学生有时都是“人来疯”的,就像我们喂小孩吃饭一样,你越是说他吃得好、吃得快,他的嘴巴就张得越大、嚼得越快。表扬的方式可以推动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应该予以认可,但眼下的事实是,这些“好学生”除了得到荣誉上的鼓励外,还得到了太多附加资源上的倾斜,如“三好学生”能够进入师资力量更为强大的尖子班,“三好学生”能够在重大的升学考上获得关键的加分政策,这些附加的鼓励措施让“好学生”得到了更多的附加利益,从而让“好”更好,其实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公平。

教育要倡导机会的公平,考试不是目的,分数也不是学习的最终归宿。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强、向上、正直的人格,而不在于让学生钻研于成为一名可以进入尖子班、可以得到加分的“三好学生”。

笔者建议,沈鹏委员的建议是基于现实的,不过最应该淡化甚至取消的是对“好学生”过于倾斜的附加利益。促进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有很多很多,而非一定要这种附加的现实利益,这种附加利益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在说,你做个“好”人,我们就给你钱用,给你房子住,给你美味的吃;你做不成“好”人,对不起,你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