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不赞助相机,学生们怎么学雷锋?

www.fjnet.cn?2012-02-29 17:45? 龙运灿?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教育部网站28日公布的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纳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评价体系。(2月29日新华社)

学雷锋活动,最近一段时间持续火热。一者,社会冷漠之气弥漫,需要学雷锋来驱散;二者,学雷锋日将至,学雷锋活动是一年一次的“大戏”。而今年的提前火热,自然少不了一些催化剂,如湖南搞了一系列的学雷锋活动,如媒体还原真实的雷锋,再就是如今这“学雷锋捆绑学生素质”。这些活动,虽发起方各异,活动也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想让“雷锋精神离我们不再遥远”,继而驱散萦绕在我们周边“冷漠的心”。

显然的是,在见死不救、见老不扶成为一种社会常态时,社会道德的底线已经跌至不能再下跌的地步,而小悦悦事件,18路人的走过无人伸出援手,更是将这种冷漠发挥到我们不能承受的地步。继而,道德的讨论自在情理之中。在一个偶像稀缺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榜样的力量,于是,雷锋再次被“闪亮登台”,其实就在情理之中了。

换言之,学雷锋是一种形式,更是很多人认为的能够拯救道德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从来就不缺少向善的心,而是缺少善心发挥的环境。须知,在虚拟的网络,我们能看到的,都是是非分明的善恶观,在这里,热情永远盖过冷漠,正义永远站在邪恶上方;可一旦进入现实世界,我们却能看到那么多冷漠,那么多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谁能保证,这些人当中,没有一面在网上很热情另一面又在现实中很冷漠的人?

这不是“人格分裂”,而是“现实所趋”。当我们的行善之心,可能遭遇他人的打击报复、可能救人反被讹、可能善意被当成别有用心时……我们的顾虑便会增多,我们的行动便会犹豫,而我们的冷漠也会油然而生。我不敢承认自己就是一个“人格分裂”的人,但我确实是一个网络上充满正义现实中不怎么敢有爱心的人,不是我没有最起码的善恶观,而是我不敢将我的“善恶观”进行到底。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