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硕士城管”无关资源错置

www.fjnet.cn?2012-02-29 08:47? 佘宗明?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某些“旧闻”,之所以屡被翻新,在于它仍是舆论场中的争议点。比如说,硕士城管。有消息称,江苏常州城管一线执法部门共有12名硕士,他们有的从事沿街巡查工作。这引发“人才浪费”的热议,对此,这些硕士城管队员表示,他们已适应工作,没觉得浪费。(2月29日《华西都市报》)

硕士城管,在价值歧异的语境下,激起的回响势必是参差的:或曰,“硕士城管”是大材小用、人才浪费;或曰,学历与职业挂钩,含有惯性偏见……一时间臧否不一,公众的聚焦点,也超出了“职业选择”的范畴。

说起来,这般争锋,早已是寻常风景。“北大高材生卖肉”、“大学生掏粪工”等,都曾惊起一阵浪花。“职业无贵贱之分”的观点,“脑体倒挂论”,也投射出民众毁誉各异的立场。

“硕士”的学历标识,与“城管”的职业特性,在国人惯性思维里,似乎存有落差——说起城管,人们便生出“工作技术含量低”的直觉;更何况,在现今常态情境下,城管的形象蒙垢已久,仿佛跟“粗暴无文化”的点缀紧密关联。于是乎,在物尽其用的“实用哲学”下,读硕士当城管,显然不怎么搭调。

忧心人才错置,无可厚非;可将“硕士城管”视作错位式就业,跟“知识贬值”扯上边,却并不合理。与其讲,硕士当城管是迫不得已的“下嫁”,不如说,这是基于传统分工模式的想象,是工具理性下的主观臆断,跟现代分工趋势格格不入。

硕士做城管,也许只是无奈之选。就业形势严峻,让人出路逼仄;而城管公职编制,足以让他们过得体面,实现其“体制内生存”的世俗愿景。二者的合力,将他们推向了城管队伍的怀抱。若是这样,委实可惜,迁就于生存需要、放弃兴趣指向,无疑是种缺憾;不过,如果他们以城管为“志业”,乐在其中,就不必置疑了。

“哪个行业,都能栖息梦想”,这是社会分工上的定律。涂尔干在《社会分工学》里就说,职业分工,要拒斥一元的功利化立场,包容多元选择。城管也是可供取舍的职业选项,将其描成藏污纳垢之地,有失偏颇。再者,就算“暴力执法”现象频发,以提升从业者文化层次、改善执法方式,不失为一种探索。

硕士城管,无关资源错置,也无需“杀鸡焉用牛刀”的嗟叹。让硕士上阵,“实战效果”未必逊于依靠《城管手册》。喧腾背后,最须思考的,或许是——奔向体制内,按照学者斯诺的说法,终究属于“寻租性努力”,无益于公共福祉的增加。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