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福州话进课堂令人欣喜

www.fjnet.cn?2012-02-24 19:05? 郭杨阳?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真鸟仔,啄菠菠。三岁孩儿会唱歌……”每周五,在福州八中的课堂上,都会传来阵阵福州方言的跟读声。这是该校30名高二学生在上一门名叫《福州俗语与中学生修养》的校选课,课程不但有趣,而且还能获得一个选修课学分。(2月23日《东南快报》)

如果说古建筑是城市文化的硬件,那么,方言土语则是城市文化的软件。随着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同质化,真正能够区分出地域特色的,可能就只剩下由老市民口口相传的方言了。至此,就不难理解之前沸沸扬扬的“保卫粤语”运动了——这是一种城市文化自觉性和前瞻性的表现。

而保护、传承福州话,则比“保卫粤语”更迫切。一方面,作为一种比粤语使用人数还要少的方言,其自然传承的难度更大,因此,其处境也就越来越堪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中等城市的方言,福州话的地域性,文化蕴意更加独特,作为语言中的“少数民族”,其更加稀缺。再者,作为“整个闽都文化的载体”,保护、传承福州话在很大程度上,就具有了传承闽都文化的意义,其对于城市文化的贡献价值更为卓著。从这些角度看,在课堂上推广普通话有很深远的意义,值得提倡。

现代城市里的学校,除了有本省的师生外,还有外省的师生。普通话作为一门日常交际语言,越来越通用。而小时候耳濡目染的方言,却离自己越来越遥远。这是一种文化层面的失落,也是作为一门语言的失落。在熟练使用普通话,通过语文课堂强化普通话的同时,学一学记忆深处正在远去的方言,回眸这座城市的历史人文,既有着文化学者字里行间“寻根”的意味,更具有锻炼语言能力的题中之义。

因此,不管是从城市文化软件的传承,还是从语言学习能力的锻炼上来看,福州话进课堂都是一件很值得提倡的事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