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公车“少开一天”不如“少配一台”

www.fjnet.cn?2012-02-08 10:10? 王  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日,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称,将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国政府机构公务用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2月7日《中新网》)

全民节能,政府先行。公车每周少开一天的最大看点,就在于政府部门以自我约束的方式,带头为民众做好表率,共同推动节能减排。不过,制度初衷虽好,执行效果却不容乐观。事实上,早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曾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时,明确要求各地公务车每周少开一天。结果呢,除了引起一时的社会轰动外,此事很快就归于沉寂,不了了之。

如今,有关部门旧调重弹,能否弹出新意,无疑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当然,为防止少开一天公车沦为一纸空文,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邀请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惩戒。但是,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必然会极尽能事予以应对,比如一车两牌、多配公车、请下属单位派车等。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监督将付出更大的成本,陷入“猫鼠游戏”的泥淖。

除了担心实施效果外,少开一天车政策本身存在的悖论更值得反思。每周五个工作日,每天停开两个尾号,就意味着减少20%的公车上路。既然如此也能满足正常的办公需要,那么真正的公车问题显然不在于使用过度,而是数量本身就供过于求。这并非纸面上的逻辑推理。事实上,从“陕西省人事厅每三人一台公车”等个案中,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公车泛滥可见一斑。

据统计,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每年仅公务用车消费支出每年就达1500亿至2000亿元,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元至10万元。与庞大的开支伴随而来的,还有公车对于能源消耗、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的显著影响。相比之下,每周少开一天公车带来的节能减排实在有些寒酸。

一方面,限制公车使用只是治标,且容易遭遇“软抵抗”,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即使每周少开一天能够落到实处,可车辆的保养费、折旧费和司机的工资,依然需要纳税人埋单。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公车“少开一天”,不如“少配一台”。在韩国,首尔市政府为解决交通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以身作则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把“官车”数量砍到只剩4辆。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壮士断腕的精神。

除了“少开一天”,此次实施方案还提出“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这不免让我们多了一份期待。“少开一天”一小步,“少配一台”一大步。与限行的“小节能”相比,减少公车数量才是“大节约”。同时,也只有削减公车出行的福利特权,才能推动公务自行车更好地上路。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